第129頁(第1/2 頁)
田疇斥鹵,莫修莫厘。饑饉困悴,莫恤莫思。
乃有樊君,作人父母。立我畎畝,黃潦膏凝。
多稼茂止,惠乃無疆,如何勿喜?
我壤既營,我疆斯成。泯泯我人,既富且盈
為酒為釀,蒸彼祖靈。貽福惠君,壽考且寧。
事實證明,走十常侍路子買官的人,也有不少人是做實事的好官,例如樊陵!當然還有劉坤。
七月,射聲校尉馬日磾成為太尉。
馬日磾是著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年輕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以才學入仕朝廷。曾任諫議大夫、光祿大夫,與議郎盧植、議郎蔡邕、楊彪等一同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補續《東觀漢記》。
皇帝可能覺得馬日磾比較順眼,沒有再罷太尉,九月,罷免了司徒許相,擢升司空丁宮為司徒,擢升光祿勛劉弘為司空。
皇帝頻頻罷黜大員,多數朝臣心存不滿,冀州刺史王芬看到了機會,聯合許攸、周旌等人預謀廢帝。
皇帝打算北巡,回自己的老家看看,王芬便打算趁機動手,為此還給曹操去過一封信,邀請他一起參與此事,被曹操回絕。
這貨也是一個悲劇,皇帝忙著成立西園八校尉,取消了北巡的計劃,並且下了一道旨意;招王芬入朝。
皇帝本來是要提拔他一番,王芬卻認為廢帝之事洩露,頓時感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於是在家中自殺了!
膽子小就不要亂搞,謀反這麼大的事,也敢給別人去信?
後人有句話說的好;&l;秀才造反,十年不成。&r;形容的就是秀才膽子小,做事瞻前顧後,這句話用在王芬身上也挺合適。
劉坤曾想在西園八校尉的位置上摻一槓子,後來還是取消了打算,劉宏的死期越來越近,小不忍則亂大謀。
西園八校尉的產生,和歷史上一樣;並沒有變化。
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
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
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
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
趙融為助軍左校尉,
馮芳為助軍右校尉,
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
淳于瓊為右校尉;
眾人皆歸蹇碩統領,蹇碩走運了,獲得軍權的同時,小黃門也被擢升為中常侍。
蹇碩體形壯健並且熟知兵事,劉宏從黃巾之亂的時候開始,便一直細細觀察考驗蹇碩。
蹇碩運氣不錯,透過了考驗,成為劉宏的親信,劉宏命他全權掌管西園兵馬,即便是大將軍何進來到此處,也要聽蹇碩之命。
十月,徐州的黃巾因為飢餓與寒冷,再次爆發戰亂,攻打附近的郡縣。劉宏擢升陶謙為徐州刺史,前往徐州剿滅黃巾。
陶謙到達徐州之後,任用臧霸、孫觀為將,一戰大破黃巾軍,多數黃巾軍被迫逃入青州境內。
擊敗黃巾之後,陶謙表臧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琅玡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面,防止北逃的黃巾去而復返。
此時陶謙尚且不知,這些黃巾進入青州之後,全部被趙雲收編,然後分批送往幽州,再也不會回來了。
十一月,西涼羌亂,賊首王國兵圍陳倉{今寶雞},皇帝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前將軍董卓,各率兩萬士兵拒敵。
王國是漢陽人,中平四年起兵反叛,自稱眾將軍,此時的馬騰與韓遂,正是他的左膀右臂。
董卓認為陳倉危急,當速救之,對皇甫嵩道;&ldo;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皆在於此。&rdo;
皇甫嵩不同意,反駁道:&ldo;不然!百戰百勝,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