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1/2 頁)
自然界中的鐵,多是以鐵的氧化物形態,存在於鐵礦石之中,高爐煉鐵就是用還原的方法從鐵礦石中提取鐵。
原版的化學公式,蒲元自然看不懂,劉坤便將其譯成白話文,交給蒲元。
十月中旬,一切準備完畢,高爐之下堆積了不少的焦炭和鐵礦石。
點火之後,在蒲元的指揮下,十數工匠把鐵礦石、石灰石等材料,從進料口倒入。
前來觀摩的人不少,不過也只是劉坤的親信力量,這個訊息,劉坤並不打算透露的外界。
蒲元命令:&ldo;時機已到、啟用蓄熱室。&rdo;
不多時,鐵水從出料口流出,所有的人,臉上的神色都變得興奮起來。
有現實資料做後盾,土法煉鋼並無難度,鐵水凝固之後,鐵匠實驗示範,表示全是好鐵。
既然能夠燒製出合格的鐵水,合金更加簡單,誰叫劉坤手中有現成的配方呢。
劉坤交代蒲元,以現有的煉製材料為基礎,儘快的培養一批煉鋼工匠,以備日後使用。
十月初一,下午申時,劉坤正在將軍府的後院,指揮下人建立蔬菜大棚。
坤本人是肉食動物,幾乎是無肉不歡,冬天有沒有青菜,對劉坤的影響並不大,每過數天,他都會回現實一趟,可以從現實帶回一些青菜,所以一直沒有考慮過自己種菜。
現在有了兒子,劉坤對現實的蔬菜質量不太放心,打算自己種,再說,他只須帶些材料過來,種菜什麼的,又不用自己動手。
剛好後院有一塊一畝大小的空地可是使用,管家已經派人對清理完畢,劉坤拉回一車大棚骨架和塑膠薄膜,指揮眾人安裝。
夫人來到,對劉坤悄悄的道:&ldo;我父親來了,有事與將軍相商,請將軍移步前廳!&rdo;
外舅來到,自然不能慢待,劉坤將建造大棚的事宜交給管家,同夫人直奔前廳而來。
相互寒暄完畢,劉坤問甄逸:&ldo;不知外舅前來,所謂何事?&rdo;
歷史上的甄逸,本是病怏怏的身子,若按照歷史程序,此時差不過要死了!
但是,誰叫人家找了劉坤這麼一個賢婿,有了現實的特效藥,漢朝所謂的疑難病症,真心不是多大的事。
甄逸此來,是因為上次送甄宓回家,順便送給甄府一箱碗、盤餐具,這箱現實世界的精品瓷器,引起了甄逸的注意。
漢朝的燒瓷技術已經成熟,但是種類相當單調,一般是青瓷和黑瓷,實在是談不上美觀。
直到隋唐時期,瓷器發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單色釉為主的兩大瓷系,並產生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透雕鏤孔等瓷器花紋裝飾技巧。
五代時期,瓷器製作工藝已經相當高超,屬北瓷系統的河南柴窯有&l;片瓦值千金&r;之譽。
柴窯是後周柴世宗官窯,已算的上是瓷器的巔峰之作,有文贊曰;&l;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雨過天青雲,這般顏色作將來&r;
這一箱子餐具,雖說是現代工藝批次製作的瓷器,雖然無法和以上所述的精品比較,但同漢朝時期的瓷器相比,絕對稱的上精美絕倫。
瓷器不同與玻璃,劉坤已經將玻璃定為奢飾品,從不低價賤賣,所以銷量有限,然而瓷器卻不同,誰家吃飯沒有碗呢。
甄逸有超越常人的商業眼光,立刻從這套餐具中發現了商機。
對於劉坤來說,這也是一個好買賣,甄家有燒瓷的工人,劉坤只需將燒瓷的配方交給甄逸,毋須操心,便有錢財滾滾而來,何樂而不為!
當即對甄逸保證,回頭便向師傅討要配方,由甄家負責製造於出售,利潤依舊是五五分成。
技術也不能全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