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第1/3 頁)
兩個地區的第二個重大區別是家庭生活的相對重要性。蜂擁而去哈斯泰特所在地區的人們大多數隻為了一個理由:撫養孩子。他們需要空間來建造自己的大房子‐‐許多房子佔地超過370平方米,並且免受城市負面生活(尤其是犯罪)的影響。在適合高收入者生活的聖查爾斯市(st.插rles),85的居民擁有自己的房子,即使是在普普通通的埃爾金市(elg),也有7075的居民擁有自己的家園。
舊金山的關注點與此大為不同。在20世紀的前半葉,由於擁有漂亮宏偉的公園、學校,並大量向家庭供應住房,舊金山曾是美國最適於家庭生活的城市之一。20世紀中葉廣受歡迎的電臺節目《一個人的家庭》(one ans faily)是對在金門橋下安家的一曲歡樂頌歌。但現在,舊金山有孩子家庭的比例在美國是最低的(當地人開玩笑說,舊金山的狗比孩子還多)。幾乎70的舊金山人是單身。不僅因為這裡是美國的同性戀之都,還因為這裡的單身年輕人和獨居老人特別多。舊金山的房地產市場和學校制度讓家庭失去信心,只有35的舊金山人擁有自己的家。與此同時,租金管制既凍結了地稅部門的發展,又使反對發展的心態機制化。大量的移民‐‐有一半的學齡兒童在家中講的不是英語‐‐以及差勁的管理,使得公立學校體制扭曲變形。中產階級的父母要麼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要麼從舊金山往外移居。
在這兩個地區也存在著令人有些吃驚的階級差別。哈斯泰特所在的地區絕對是一個充滿歡樂的中產階級的美國,只有少數高階主管住在幾百萬美元的房子裡,把孩子送往私立學校,而大部分人屬於廣大的中產階級。他們在同樣的巨型購物中心購物,在同樣的連鎖餐廳(如chilis和ihop)就餐,把孩子送往同樣的大型公立學校念書。聖查爾斯市長休&iddot;克林克哈默(sue klkhar)指出,本地的學區是如此之大,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像百萬富翁一樣,把孩子送到同樣的學校念書。
相反,舊金山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貴族社會。它是美國一些最富有家族的居住地,許多家族是巨額財富的繼承者而非創造者,如蓋提家族(the ttys)。舊金山也有大量的單身專業人員,他們有足夠的可支配收入,過著像《慾望都市》(sex the city)中的人一樣的生活。然而,舊金山也是美國最大的無家可歸者聚集中心,聚集了800016000人,其中許多人吸毒、患有精神病、露宿街頭。加利福尼亞州圖書館館長凱文&iddot;斯塔爾(kev starr)對他成長的這個城市做出了一個辛辣的結論:&ldo;這是一座海濱小城卡梅爾(carl)和印度城市加爾各答(calcutta)的混合體。&rdo;
中產階級的伊利諾州同貴族的舊金山之間的反差,延伸到了其眾議院代表的身上。哈斯泰特在約克維爾高階中學教授歷史、政治學並擔任摔跤教練達16年之久[他的妻子瓊&iddot;哈斯泰特(jean hastert)同在該校教授了36年的體育],他鍾愛舊車、運動、務農。相反,佩羅西顯得更貴族化,她的父兄都曾擔任自己家鄉巴爾的摩市的市長,她受舊金山另一個政治王朝伯頓(the burtons)家族庇護。她的丈夫是舊金山一位著名的商人,佩羅西夫婦是舊金山社交文化場合的常客。
這兩個國會選區的政治文化就像水與火一樣互不相容,這並不怎麼令人吃驚。在哈斯泰特的選區裡,就連民主黨人也聲稱自己支援小布希,而在佩羅西的選區裡,代表舊金山東半部的州議員馬克&iddot;蘭諾(ark leno)雖然是個贊成&ldo;跨性別者權利&rdo;和醫用大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