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第1/3 頁)
然而,乏味的人和光彩奪目者一樣能夠創造歷史。事實上,麥金利帶來了一場政治革命。從他1896年的選舉開始,共和黨在隨後的9次總統選舉中贏得了7次勝利,其支配地位直到大蕭條才被終結。除了伍德羅&iddot;威爾遜(woodrow wiln)因為老大黨的分裂而當選,共和黨總統一直佔據支配地位,直到1932年迎來另一位羅斯福總統。
麥金利明白,老大黨的未來在於同新的工業秩序緊密結合。共和黨需要忘記美國內戰‐‐一種依然頑固的保守派觀念‐‐轉而集中精力與重塑美國的新力量結合到一起。他不僅深化了共和黨與橡膠大亨的關係,並同新的工人階級‐‐尤其是數百萬湧向美國的移民‐‐進行聯絡。麥金利明白,一個以工商界為基礎的政黨能夠在民主社會裡蓬勃發達‐‐而巨大的工商業財富則意味著普通人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
麥金利通往權力之路的1896年大選,可以說是第一場現代選舉。漢納動員起麥金利身後的整個共和黨核心集團,並在這次交易中募集到前所未聞的350萬美元競選資金。老大黨在新興城市裡鋪天蓋地地散發用12種語言寫成的競選小冊子。對泰迪&iddot;羅斯福來說,這一切做得太過火了,他抱怨漢納把麥金利當專利藥品一樣做廣告,但這確實為老大黨營造了一種未選先勝的氛圍。1896年的選舉,也是美國內戰以來保守主義與激進主義之間第一次涇渭分明的戰鬥。威廉&iddot;詹寧斯&iddot;布賴恩(willia jenngs bryan)堅決使民主黨認同土地民粹主義。(布賴恩對迷惑不已的民主黨大會說:&ldo;你們不該把帶刺的王冠壓在勞動人民的額頭上,你們也不該將人類釘死在金制的十字架上!&rdo;)按照文化界限的劃分,選舉將美國一分為二:民主黨得到了舊的南方邦聯地區和美國大部分遠西地區的支援;麥金利則贏得了東海岸和中西部地區的勝利,並以710萬票對650萬票的結果贏得了總統選舉的決定性勝利。布賴恩的民主黨被縮小到只是舊土地所有權的代言人,它對新的工業時代充滿抱怨。麥金利則使共和黨認同新興的工業精英,並由此開始了共和黨在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統治期。
至少到現在為止,在過去的36年中,共和黨已經在白宮佔據了24年。目前他們控制了國會,而小布希和卡爾&iddot;羅夫決心重組美國政治,以確立共和黨的又一個統治期。羅夫喜歡談論麥金利。透過對2000年和1896年兩次總統選舉進行比較,小布希的顧問們刻意把這位美國第25任總統引入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甚至借用漢納的&ldo;前沿競選&rdo;思想,引導全國各地的共和黨要員到奧斯汀親吻布希州長的指環‐‐就像100年前他們到俄亥俄州做過的那樣。[1]當然,2000年的選舉談不上是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就像漢納1896年曾經做過的那樣,羅夫堅持不懈地擴大共和黨聯盟。從推動鋼鐵稅到限制幹細胞的研究,再到爭取取消純益稅(dividend taxes),羅夫參與的所有事情幾乎都是為了服從這一偉大的計劃。
2004年的選舉是對羅夫戰術的巨大支援。但政治重組的物質基礎是否存在呢?在本章中我們將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基本力量進行比較。下一章中我們將考察共和黨走出困境的能力。然後我們將關注那些在&ldo;敵後戰線&rdo;推進保守主義事業的鬥士‐‐那些在民主黨的領地上進行深入活動的共和黨人。而在本書的最後部分,我們將回到兩個最大的主題上‐‐不論共和黨的選舉成功與否,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