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第1/2 頁)
他的命令是對著三十五名心腹,以及兩百二十名經過訓練後的手下們發的,至於那些才開始跟隨他起義,還糊裡糊途的鄉親們,他壓根就沒有寄望在他們身上。
最早的三十五名心腹立即圍到了朱元璋的身邊,他們接受訓練的時間最長,而且經過了衫家的事情,對朱元璋最為信服,所以動作極快,一站到朱元璋身前,立即結成圓陣,將朱元璋護在中間。白臘杆的長矛一起揚起,布成了一個漂亮的小矛陣。
他們的兵器也很整齊,因為這三十五人被朱元璋弄進了馬家當護院,所以使用的兵器都是馬家花錢買的,槍身是用木質極好的白木製成,而且放在油裡浸過,極為堅韌。槍尖則是找城中的鐵匠,用最好的精鐵打造,非常銳利。
接下來,就是在馮雷村接受訓練的兩百二十名手下了,這些人的兵器也是非常統一的木矛,不過矛尖上沒有鐵質的矛尖,僅是削尖的木棍兒。他們的動作比三十五名心腹慢一些,但也表現出了大半年來訓練的成果,很迅速地站成了方陣,矛尖一起向前伸出,猶如一隻巨大的刺蝟。
在朱元璋訓練他們的大半年時間裡,對他們進行了細緻的管理,首先是將這群人分成了兩個百人隊,就類似朝廷的百戶所一樣,每個百人隊設一名隊長。然後在這個百人隊裡,每十人就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立一個小組長來管理。
其實朱元璋很不喜歡什麼組長、隊長一類的名字,但是他在造反起義之前,總不能就稱他們為百戶長、總旗、小旗這種名字?只好沿用了組長、隊長這樣的叫法。
另外,這兩個百人隊也沒有取成什麼龍鑲軍、鳳舞軍、武衛軍一類的傳統名字,一來是因為當時還沒揭竿造反,這樣取名不合適。二來是因為朱元璋在遊魂天際觀看歷史的時候,從後世的軍隊身上學到一個技巧,就是用數字來給軍隊編號,比如兩個百人隊分別叫做一隊、二隊,用數字來編號的好處就是,方便總帥隨時知道自己手裡究竟有多少隻軍隊。
軍隊少的時候,用龍鑲、鳳舞、武衛、玄武一類的名字取名還成,當軍隊多了,例如……有一萬軍隊了,每個百人隊還用這樣的名字,除了搞得總帥自己犯昏,不會有別的好處。終大明一朝,很少有皇帝搞得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軍隊,一來當然是有奸臣矇蔽,二來就是因為軍隊的名字取得太不直觀了。
但是換個方法來取,例如一隊、二隊、三隊……百隊……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取,你只需要知道自己手底下最新建的一隻軍隊是幾隊,就知道自己有多少軍隊了。
例如新建了一隻軍隊,名叫百隊,你就知道自己手下有一萬大軍,如果新建的軍隊按順序應該編成千隊,那就說明你手下一共有十萬大軍,非常直觀。
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用數字編號可以使得軍隊的功能保密。例如大明朝的神機營,大家一聽就知道這是一隻火器部隊,敵人如果聽說神機營來了,就可以針對火器部隊的特點預先準備對策。再例如敵人一聽關寧鐵騎來了,就知道是騎兵部隊來了,預先做好對抗騎兵的準備……但是,如果把神機營取名成第五十五隊,把關寧鐵騎取成四十三隊,敵人透過間諜打聽到五十五隊和四十三隊來了,還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軍隊來了呢。
後世的軍隊一律採用數字編號,大至上就有這些原因在裡面。朱元璋是個善於學習的人,他覺得這樣很好,自然就採用了過來。
一隊、二隊、三十五個心腹近衛,把陣形一擺,兩百多把長矛一起向前伸出,隱隱然就有一股子煞氣衝出,經過訓練的軍隊與沒有訓練過的亂民,那真是有截然不同的氣勢。
正在搬運糧袋的鄉親們反應最慢,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