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1/5 頁)
然而,對於很多城市裡的大人們來說,卻別有一番感受。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累,乏味。
他們節日期間千篇一律的三件事:喝酒、看電視、打麻將。
飯桌上雖有山珍海味,卻怎麼吃也不香;電視幾十個頻道並沒有可心的節目;打起麻將來比上班都累。
這是為什麼?有人說,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無非是人們的需求口味高了。
過去的春節在物質上是十分匱乏的。年前是農村殺年豬,一般是,殺的豬是留一半賣一半,開年春天的種子和化肥少不了要花錢。
至於沒養豬的,只能買上三五斤,在自家的院子裡用冰雪埋嚴,再澆水凍上。
因為這點肉要一直吃到出正月,只能節省著吃。至於水果,那時只有蘋果和梨。過年時會買上一些。能花上幾塊錢買上十斤八斤的,便是孩子們最大的口福了。
鞭炮很便宜,但不會買很多,用大人的話說就是,過年了,聽聽響吧。
但那時的年卻過得津津有味。數量很少的鞭炮則是孩子們的寶貝,揣在兜裡查著數放,遇到不響的啞炮,還要用手剝開,把火藥倒出來,當作呲花放。
一到了晚上,孩子們都聚在一起,拿著自制的燈籠走東家串西家。有的燈籠是用紙糊的,有的則用罐頭瓶子代替:用一小木板釘上釘子,透出釘子尖的一面朝上,平放在瓶子裡。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用光明預示著吉祥,有的人家會凍冰燈:用水桶裝滿水拿到室外去凍,當水面和靠水桶的水凍成一層冰時再把水桶裡的未結冰的水倒出來,拿到室內一化,便可倒出一個水桶形狀的冰殼來。在院子裡選一高處,放上一個點燃的蠟燭,再把冰殼扣上去,就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冰燈。
如今的過年與過去相比,早已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繁榮都使春節在物質條件和文化層次上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這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問題是為什麼人們會在物質豐富,吃穿不愁的情況下,對過年產生累和乏味的感覺。單是口味問題嗎?想來也不盡然。
思來想去,還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是缺少一種精神的追求。
過去雖然經濟條件差,生活困難,但都有一個追尋的目標,在困難中跋涉,都有一種充實的感覺,對生活都有美好的嚮往,對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
而一但生活得以改善,吃穿不愁了,便滋生了一種滿足,一種安逸,一種懶惰,一種懈怠,對生活的激情也在這種懈怠中逐漸消失。
看來人是需要有一點精神的。
孫剛躺在床上,想了很多,磨蹭了很久,才不得不起床。
洗漱、鍛鍊,這是每天早晨必不可少的。
扒開屋後的積雪,屋後是太陽照射不到的位置,所以一直殘留一堆雪。
孫剛幾天前塞進去的幾個梨,硬得象石頭一樣的凍梨,用手擦一擦,捂一捂,一口咬上去,便露出雪白的梨肉,儘管上面有一道道整齊的齒痕,儘管啃得咔咔作響,冰得用手直捂腮幫子,但卻吃得又香又甜。
孫剛吃了一個凍梨,冰的呲牙咧嘴的。
只好鑽進大棚裡,裡面溫暖如春,紅紅的西紅柿像一盞盞小燈籠,青翠欲滴的黃瓜散發著春的氣息
把成熟的西紅柿、黃瓜摘下來,弄回家,在新年的日子吃上自己種的新鮮反季節蔬菜,那也是一種享受。
今天是順星節,是一個可以預知一年運氣的節日。
這個節日主要是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萬事順利,平平安安,這也是流傳下來的節日,任何人也不可能去更改變這個習俗,可能很多人已經忘記了順星節,但是農村老一輩的人,基本上都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