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2 頁)
回到家中,便見一寺人在府裡等候,伏泉識得,乃是宋後長秋宮之人。
自曹節、王甫死後,宮內的宦官勢力也相應的被清洗了一遍,縱然劉宏拼命提拔張讓、趙忠,想讓他們彌補曹節、王甫死後宦官的實力,但長秋宮裡卻被宋後安排好了。畢竟縱然宋後生性不爭,但對於自己地盤安排親信也是應當。
問明原因,那寺人只言皇后憤怒,令其火速入宮。伏泉觀之有異,便知有內情,從懷中取出一塊金餅,塞入寺人手中,那寺人推脫不得,便直言道:&ldo;君侯不聽忠言,與賊交戰敗退&rdo;。君侯還能有誰,唯宋後父親宋酆耳。
原來如此,宋酆戰敗,宋後當然著急,若是其因此失去皇帝寵信,對於剛剛崛起的宋氏無疑打擊太大。
換了一身行裝,畢竟自己身上酒氣燻人,難以見人,便入宮去了。到了長秋宮中,便見宋後呆呆坐於案几旁,看著手中書信。
宋後見了伏泉到來,臉色稍有喜色道:&ldo;汝來便好,速看此信。&rdo;很顯然,經過劉悝一事,伏泉在宋氏與伏氏有了不少的話語權。
伏泉觀之,信乃宋酆所寫,他言未聽臧旻,貿然下令進攻,中許昭之計,敗得一場,損失兵馬數千,讓宋後小心應對局勢。
有何局勢?當然是外朝與宦官的彈劾而已。
外朝士人一直就討厭外戚,不希望外戚過大,分享他們的權柄,若是竇武那種出身黨人的外戚還好,而宦官亦然,他們與外戚爭奪皇帝信任,中朝權柄,當然十分討厭外戚。以前皇帝無繼續任用外戚之意,朝堂被士人與宦官瓜分,現在眼見有第三方勢力崛起,能不擔心?此時宋酆兵敗,這兩類人必定彈劾。
至於他們本身勢如水火,會不會一致彈劾,這點不用問了,肯定一致。為何?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政治上尤其明顯,宦官和士人說到底都是政客而已,有了利益共同點,即使再大的血海深仇都會聯合的。
心中對這便宜外祖父埋怨透了,真被賈詡言中了,宋酆非要顯示自己能力,不聽外人之言,現在留下一堆爛攤子收拾,好在江東局勢尚在可控範圍內,若是壞了大好平叛局面,宋氏的崛起之路恐怕就會被攔腰斬斷了。不過,現在當務之急是對付朝堂將要出現的針對外戚的彈劾。
宋氏道:&ldo;阿父兵敗,張讓等人必會諫言,若是陛下下旨議罪,這該如何是好?&rdo;
&ldo;姨母稍安,大父督撫平亂事宜,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陛下應不會如此。&rdo;
&ldo;若如此,便好了。只是朝會該如何應對?&rdo;
的確,皇帝不會輕易換將,但也不代表不能,歷史上劉宏清剿黃巾,緊要時刻不也三次換將?關鍵劉宏心子軟,被左右宦官長時間言語蠱惑,便會改主意,這也造成了他後來很多政事前後態度改弦更張,變臉之快的原因。
伏泉道:&ldo;唯今之計,百官彈劾已避免不了,既如此,不如設計,讓外朝與宦官相鬥耳。&rdo;
&ldo;如何鬥?&rdo;
&ldo;姑母聽聞蘇不韋一事乎?&rdo;未想剛剛談及此事,竟又用到。
&ldo;蘇不韋?氣死李暠之人?&rdo;很明顯,宋後知道此人,畢竟蘇不韋可是活活氣死了一個九卿,堂堂秩中二千石的大司農,能不有名?
&ldo;然也,外侄聽聞,段熲招其入朝,其拒之。吾觀段熲非是寬厚之人,必記仇也,若此時有人重提此事,奏言其有罪,外朝之人該如何?&rdo;
宋後眼前一亮道:&ldo;其必爭也。&rdo;
……
次日,百官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