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謀士(第1/2 頁)
眾人對排十分不滿,又開始爭論誰誰為什麼沒有上榜。
自古武將太多,武廟十哲,外加武廟六十六將,排個名何其之難。
和眾人說這就是我的排名,不接受反駁。
接下來江夏開始排謀士榜。
第十名
伍子胥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他的家族在楚國也是一個名門望族,父親伍奢曾在楚平王時期任太傅一職,後來被奸人陷害,伍奢和伍子胥的兄長伍尚一同被殺。伍子胥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逃出了楚國,背井離鄉的伍子胥聽聞吳王闔閭正在招賢納士,就去投奔吳王。伍子胥很快就受到闔閭的重用。在吳國期間,伍子胥主持修建了姑蘇城,即現在的蘇州城。
公元前 512 年,伍子胥和孫武一同攻破楚國都城。伍子胥為了給自己的父兄報仇,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憤怒的伍子胥對著楚平王的屍體實行鞭屍,用皮鞭打了三百下才罷休。他的好友孫武勸他說:“您已經報了仇,楚平王也已經死了,您應該放下過去,好好面對未來。”但是,伍子胥心中的仇恨並沒有消除,他對孫武說:“我的父親和兄長被楚平王殺害,我怎麼能輕易放下仇恨呢?我一定要讓楚平王嚐嚐被鞭打的滋味!”說完,伍子胥又繼續鞭打楚平王的屍體。
吳王重用伍子胥和孫武這兩位軍事大家,才能破大楚,敗強齊,夫差成為春秋一霸。但是,闔閭死後,夫差即位,他聽信奸臣的讒言,開始疏遠伍子胥。伍子胥多次勸說夫差不要攻打越國,但是夫差並沒有聽進去。最後,夫差在奸臣的勸說下,下令賜死伍子胥。
第九名
范蠡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他出身雖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他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與文種一同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范蠡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鴟夷子皮,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散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范蠡一身布衣,第三次遷徙至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中國道德經商——商人之鼻祖。
第八名
姚廣孝
明朝歷史上目標最堅定,卻又最矛盾的“妖僧”。他是“靖難之役”的總策劃、古都北京的營建者、《永樂大典》的最高編纂、以僧侶身份生封太子少師、死贈國公爵位的“黑衣卿相”。
靖難之役爆發時,姚廣孝慫恿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反叛。靖難之役後不久,朱棣東昌之戰失利,濟南也久攻不下,朱棣陷入困境。姚廣孝提出直接進攻南京的策略,這成為朱棣奪取皇位的關鍵。之後朱棣親率軍隊遭遇南軍頑強抵抗,北平又受到威脅。姚廣孝建議朱棣分兵兩路,繼續進攻南京,他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這個策略使朱棣能以較小代價攻佔南京。朱棣的軍隊在靖難之役中採取的一些激烈行動,引起民間反抗。姚廣孝建議朱棣行軍途中儘量不擾民,釋出安民告示,爭取百姓支援。這有助於穩定民心,為朱棣成功奪位提供支援。
靖難之役結束,朱棣登上帝位,姚廣孝被封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姚廣孝認為自己可以功成身退,請求隱退,但朱棣未同意,而是派給姚廣孝多個差事,繼續發揮他的才能。
姚廣孝主持第一次編纂《永樂大典》,由謝縉、胡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