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想買四合院了(第1/2 頁)
姜玉樓最後也只是給了英答一些有關角色方面的建議,但是最終選誰,讓誰上,還是要英答自己做主才行。
回去的路上,衛國平像是傻了一樣,一會兒笑,一會兒又是愁眉苦臉的,就算回到了宿舍依舊沒變正常。
徐向前戳了下姜玉樓,問道:“玉樓,這小子怎麼了,瘋了還是傻了?”
“是瘋了,而且快死了,有事燒紙吧。”姜玉樓嘆氣道。
于敏猛地做起來,替衛國平擔憂道:“啊?不會吧,這麼嚴重?”
“什麼,說什麼呢?我哪裡瘋了?”衛國平回過神來,反駁道:“我這是高興的,我給你們說啊……”
他將今天帶姜玉樓去話劇社之後發生的事情都說了出來,著重說了姜玉樓推薦他出演兩個劇本里的關鍵角色。
徐向東酸溜溜地說道:“瞧瞧他那得意勁,小人得志啊。”
“嘿嘿。”于敏只是笑了笑,沒有附和。
“怎麼,羨慕?你羨慕也可以加入我們話劇社。”衛國平哈哈大笑道。
徐向東撇嘴道:“切,不就是一個角色嘛,我才不在乎。”
衛國平知道他羨慕嫉妒,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多虧了玉樓啊!
要不是玉樓是劇本的作者,主角還真輪不到他這個話劇社的純新人呢。
姜玉樓笑著搖搖頭,也不怕他們關係搞僵了,因為宿舍裡幾人一直是這樣,他也習慣了。
時光流逝,又過了一週,文學界傳出了一個好訊息,那就是作家的稿酬提高了。
去年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恢復了稿酬制度,規定著作稿每千字為2至7元,翻譯稿每千字為1至5元。
到了今年,國家出版局又稍稍提高了基本稿酬,變成著作稿每千字3至10元,翻譯稿每千字2至7元。
近兩年因為政策恢復,稿酬標準變化非常大。今年年初的稿酬變化,姜玉樓有幸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代文學社已經決定了,1980年雜誌第一期會刊登他的長篇小說暗算。之所以選在第一期,為的就是開門紅。
《當代》在創刊時是季刊,創刊號出刊於一九七九年,姜玉樓發表的第一部作品就上了《當代》第一期,雜誌上市後,便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創刊號印了七萬份,發到書店,很快銷售一空。
第二期加印到十萬份,又是很快賣完。
眼看著書店銷售根本無法滿足讀者們日益龐大的訂閱需求,社裡便在七九年年末決定從一九八零年起改為郵局發行,社裡相信有郵局這個發行渠道,《當代》的發行量會進一步提升。
如果在有姜玉樓的新作《暗算》當壓軸,說不定發行量會讓所有人感到驚訝。
於是,在經過預估後,1980年第一期《當代》的首印量定在了15萬冊這個數字。
然後,姜玉樓就收到了來自當代的匯款單。
他用手指彈了彈匯款單,咧嘴一笑道:“一共六千塊錢,還行。”
之所以有這麼多稿酬,也多虧稿酬制度改了,基礎稿酬是按照千字10元的標準算的。再加上首印十五萬冊,才有這麼多錢。
算上這筆稿費,他的存款已經突破兩萬了。
這筆錢不花放在銀行雖然有利息,但是架不住國家經濟高速發展,要不了多久,他這個萬元戶可就不值錢了。
還不如在貶值之前,把錢換成房子呢。
燕京以後的房子會有多值錢,也不用多說,成年人都知道。
現在他有兩萬多,買上一套四合院,撐死了萬把塊,也不至於傷筋動骨。這麼一想,他瞬間動心了。
只是,他一個學生,想要在燕京買房安家,還是要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