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上清至善,清心渡障(第1/2 頁)
玄清老道將姜雲恪引入青雲樓右邊的一棟‘上清樓’中,匾額上題著‘上清至善’四字,進屋坐定後姜雲恪問:“玄清師父,這些年來,您一直在三絕觀中嗎?”只是如今,三絕觀已不復存在。
玄清搖頭道:“自你去東離族後,我與一清便想雲遊四方,三年後到了百越之地,遇上一夥強盜,於爭鬥中,一清不幸中了一種奇毒,幾個時辰便毒發身亡,貧道本也喪身於那夥人手中,幸得你師叔聶淵出手相救。”說到此處,玄清眼底流傷,而姜雲恪聽到一清已中毒身亡,心中更是不勝惻然。
“後來,將一清焚化後,在百越之地遊歷兩年,前些日子才復返中土,便想回三絕觀安養晚年,豈料這裡已被朝廷改建為青雲樓,朝廷更下令讓貧道在此住管一眾道人,為長孫太后祈福。”玄清神色中有些疲倦說道,但姜雲恪所知如今唐王揚佛抑道,怎就信奉道家了。
玄清似是從他眼中看出了他的疑惑,道:“聖上本是信佛,但長孫太后卻通道,更相通道家煉丹能長生,故而私下招尋了一批道家方士煉丹,豈料服食過後患了一場重疾,太醫甚至江湖名醫都治不好。如今長孫臥病於榻,仍是相信世間的道家仙丹能醫治自己的病,然去年駕崩前,對聖上說在她駕崩後,在大唐疆土中建立九家道場,以助死後得道昇天。而青城山正好被聖上召來的一名術士看上,因此青雲樓由此而生,成為九家道場之一。”
“這人的生死有定數變化,而且天道自然,太后刻意追求長生,不免有些荒誕,不說那‘長生’本就是無稽之談,而且縱觀歷史,又有哪一位得道長生?”姜雲恪只道那長孫太后過於貪戀皇族榮耀,而且繁華也不能長存,只是暫時的,何況春秋都有更替,何況長生?玄清道:“修道、修佛,皆是在修心,對於一些人而言,‘長生’便是修心的一個劫,度不過,反受其噬。”頓了一下,笑問道:“雲恪,如今你已離開東離族,欲去往哪裡?”
姜雲恪道:“幾月前,我在此地造下殺孽,心中不安,經得苦慧禪師指點,今後當行萬里俠路,贖一生心罪。但念師父在此孤獨,來陪陪他說說話,天涯四海,總要走個遍的。”玄清點頭道:“行萬里俠路贖心罪,人行江湖,該當如此。”
姜雲恪至今仍不知師父屍骨何處,問:“玄清師父,可知我師父屍骨在哪兒嗎?”玄清道:“當年你師父的心境破滅,也有心求得一死,敗喪於東離長卿之手後,貧道便將其屍體連同竹居一起焚燒了。你若喪吊他,在竹居舊址便可,只是如今那裡建了三清亭,且有朝廷官員把守,弔喪時或許有些許波折。”姜雲恪想起幾月前,與樓清姝便在那裡燒紙燭,卻沒想到,師父屍骨便火化在那裡。
而後與玄清閒聊片刻後,出了青雲樓,去往三空竹居,昔日的竹居已被三清亭覆蓋,姜雲恪見五六名官兵佇立看護,三座亭子中各坐著一位道士,他尋思:“這三位道士在此做法,想是也是為了那長孫太后之故,我若貿然前往,定要發生爭執。我且等上些許時日再來。”轉身回青雲樓,玄清為他安排了一間住房,姜雲恪便住了下來,其間有時會到青雲樓下聽玄清誦經,尤其是那清心訣對他頗有影響,準確的說是對於形而上劍的提升有很多的裨益,故而聽完經後,他便在南邊亭子下以木劍操練起來,比之從前大有精進,甚至在清心訣、冰心訣的影響下,姜雲恪更是將《離陽神訣》悟到了第五層。
如此半月時間如風拂過,姜雲恪又到三清亭,打算看一眼師父便從此離去。未到三清亭,便傳來一陣刀劍相碰之聲,且有慘叫聲斷續傳來,姜雲恪加快腳步趕去,卻見三清亭內,朝廷官兵與一人激鬥。
“師父靈魂安居之所,豈能讓他們在此打擾?”姜雲恪拔出木劍便要前去阻攔,卻見與官兵激斗的那人身影頗為熟悉,定眼細看竟是玄拓!只見他持刀大開大合,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