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苦慧禪師言解,苦海盡頭有岸(第1/3 頁)
回到東離族後,姜雲恪到樂山大佛下,虔心禮佛,苦慧禪師問起原由,他道:“大師,我手上沾染了數十人的血,公羊先生說,我要麼選擇人世道,要麼選擇江湖道。可我不管在心中糾結走哪一條道,心都不安。”
苦慧暗暗點頭,讚道:“阿彌陀佛,施主能有此覺悟,可見你心性純良。佛家講究因果輪迴,那些人在你手上喪了命,這輩子多行善事,爭取下輩子能報這輩子造下的罪孽即可。”
姜雲恪道:“一條性命一輩子,我殺了數十人,我豈不是往後的數十輩子都要為他們做牛做馬?”
苦慧禪師啼笑皆非,道:“倘若一件善事可抵一輩子,施主可願積這功德?”
“當然願意。”姜雲恪不住點頭,他正愁想離開東離族後無處可去,這天下有這麼多人惡人行惡事,自己便去鋤強扶弱,這麼算來,這一件善事可抵一輩子,當真是划算至極。
苦慧禪師笑了笑,極為欣慰,便在大佛下同他一起禮佛,七日後姜雲恪辭別苦慧禪師,回了東離族,因為五年一次的蜀山論劍大會開展在即。他還欠東離長卿一個承諾,打敗五嶽散人。不過目前的他,空有一身充沛的內力,卻無任何實戰經驗,須得回去向東離長卿請教。
姜雲恪重回那座與上善若水樓遙相對立的山上,聽東離長卿講解見招拆招、應敵化變之策,但是盤坐許久,東離長卿始終只有一句話:“離陽神訣乃至剛至陽的無上內功心法,應敵時,只需以剛破萬變即可。”
姜雲恪問:“二尊主,什麼叫以剛破萬變?”
東離長卿道:“這與‘以不變應萬變’是一個道理,敵人剛猛時,以神訣之剛壓制他,以剛制剛;敵人陰柔詭譎時,依然以神訣之剛壓制,以剛克柔。總而言之,就是你身懷離陽神訣,就算不懂招式,也能以深湛的內力佔據優勢。”見姜雲恪似懂非懂,又道:“你且自己領悟一下。”
姜雲恪幼年時與一清在玄清座下授課,本就反應慢,此時東離長卿一句“以剛破萬變”亦是時久理解不透,待東離長卿走後,又苦思良久,還是不能理解。心想自己如此笨拙,又怎能在三日後的蜀山打敗五嶽散人呢?心下一急憤,以掌作刀,對準一塊岩石斜劈了過去,但聽“砰”的一聲,石破塵飛。而東離長卿並未遠走,隱於不遠處的一棵樹下,聽見石破聲,尋思道:“雲恪身上的內力遠比五嶽散人雄渾數倍,只是悟性差了些,那五嶽散人各有絕技,要雲恪勝得他們,當真是有些為難他了。”說罷,就此遠去。
姜雲恪坐了三個時辰,始終不得其解,忽聽“嘎”的一聲,讓他驚起精神,循聲望去,原來是一隻蟾蜍。只是好像受了極重的傷,在其周圍,螞蟻繚繞,它一蹬腳,數只螞蟻登時飛出丈餘遠。然而螞蟻甚多,宛若千軍,四肢一瞪,縱上岩石上,蟾蜍舌頭吞吐間,捲進三隻螞蟻入肚。
這蟾蜍與螞蟻,如是一人與千軍萬馬對峙,螞蟻雖多,面對眼前的“龐然大物”,真似蚍蜉撼樹了。姜雲恪覺得有趣,便在原地遠遠觀看這一場力量懸殊的“大戰”。
上百隻螞蟻自蟻穴魚貫而出,散亂如似零星,於群蟻而言,蟾蜍屹立如山似嶽,長舌捲動間,群蟻不斷被吞入腹中,潰散八方。
“姜哥哥,你在那兒看什麼呢。”正瞧得入神,似有所悟,樓清姝的聲音自山口處響起,那蟾蜍似有所驚,猛然躍入蟻群中,頓時成十上百的螞蟻湧入蟾蜍。姜雲恪以手示意樓清姝禁聲,指了指岩石下,樓清姝雖不知他在做些什麼,步履輕忽來到他身邊,俯身而視,驟然恍悟,不過瞧他看得格外入神,便低聲道:“姜哥哥,你在這兒瞧一隻蟾蜍有何樂趣?”低下身來,一同遠觀。
她一近身,尤似幽蘭清香撲鼻而來,姜雲恪心神搖曳,低聲道:“剛才我請教二尊主如何應敵,他說‘以剛破萬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