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清酒天海,劍氣春秋(第1/3 頁)
樓清姝不想再去與姜雲恪爭論誰傻誰不傻的問題,公羊先生罰她抄《中庸》,她還沒應允就跑出書房來找姜雲恪了。若是讓他知道,該得多罰抄幾遍了,她催促著姜雲恪趕緊走:“快走,要是被公羊先生看見,就不能出去玩了。”
姜雲恪被她扯著手,拽著往院子外走。
“少主,韻兒可要跟去?”韻兒在後方見兩個小孩,一個不情願的被拉著走,有些擔憂,畢竟蜀山論劍來了很多江湖客。
樓清姝只顧著拽著姜雲恪往前走,頭也不回,大聲回應韻兒:“不用了,最好別人先生知道我去哪兒!”
說罷,兩道身影很快消失在轉角處,韻兒還是放心不下,愣在原地片刻,去找公羊先生了。
話說那樓清姝與姜雲恪二人,出了東離族,徑直往南而行二里路後,來到了凌雲寺外,正逢一位深黃僧衣的僧人持帚掃地,面見二人,反手合十唸了一句:“阿彌陀佛。”而後又自顧自的掃地。
姜雲恪正思忖如何回禮,卻被樓清姝拉著急走了。
樂山大佛前下,河水湍急,偶有船隻劃過。
姜雲恪二人來到大佛像前,又遇一位僧人,枯坐在那裡,雙目已閉,靜若死人。
姜雲恪好奇,走近前去,才看清這位僧人已年邁,近乎古稀,臉上堆積著皺紋,此刻的他,如同圓寂一般,又似得道高僧,心外無物。
姜雲恪抬眼打量四周,尤其是大佛像,高聳巍峨,氣象雄渾,讓人無端生出敬畏之意。
樓清姝抬頭望,見佛像於烈陽下,仿似籠罩一層佛光,燦燦輝輝,以手指著佛像對岸,道:“姜哥哥,你瞧僧人打坐有何樂趣?還不如去借問船家,渡我們看一看周邊的風景。我聽外公說,在大佛像上,曾有一位劍法精深的劍仙在佛像上刻有一首詩,只有渡船至對岸才能隱約看見。”
姜雲恪點頭,今日來,全聽她的。二人正邁動步子,去問不遠處的一位載著三人的船伕,豈料這時,那雙目緊閉的老僧開了口:“阿彌陀佛,這位小施主倒是知道不少。不過,想要知道那位劍仙刻下什麼內容,不需以身試險去借船。”
樓清姝問:“不渡船到對岸,怎麼看清佛像上的詩?難道師父你知道刻了什麼嗎?”
老僧仍是不睜眼,嗯了一聲。
樓清姝喜道:“那師父你能說給我聽聽嗎?”然後她又搖頭,“不對,我又沒親眼看到,若是你胡念一首,我又該白來一趟了。”
老僧呵呵一笑,道:“出家人從不打誑語。”
樓清姝帶著半分疑惑,道:“那師父你念來聽聽,回去我問問二舅舅,看你說的是不是誑語。”
老僧終於動了一下,不過只是豎起右手,做了合十之狀,悠悠而道:“南參佛來北道修,西坐高樓東食饈。醉臥山間夢林語,身渡煙宇意難休。力傾天南星斗流,劍指長安斥方遒。一壺清酒平天海,三千劍氣斷春秋。”
那老僧一口氣唸完,語調平和,樓清姝雖不知其中深意,也不知是否就是佛像上的,當老僧唸完尾聯,只覺這位劍仙風采逸然,不然怎麼刻出這般灑脫恣意、豪邁不群的詩句來,心中便幻想著那位劍仙的仙姿佚容。
姜雲恪不懂詩風詞采,但亦透過這首詩,可想那劍仙定是個自信,詩酒絕然的人。
不過,樓清姝還是不信老僧念出的詩便是佛像上的內容,硬要親自渡船到對岸去一瞧真偽,轉身對正划過來的船揮手,不料那船上的三位船客竟輕掠飄到大佛像前下。
那三位船客,皆著黑衣,各自揹負一把刀在身後,令姜雲恪二人驚奇的是,三人竟長相一般,身材齊高。左手一人顯然是聽到了剛才老僧唸的詩句,他抬眼看向大佛像,不屑道:“‘一壺清酒平天海,三千劍氣亂春秋’,想不到大唐境內竟有這般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