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兼職r合作?(第1/2 頁)
原來,包小龍還是個“廠二代”。
不過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上面還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從小最受寵的是他,未來最沒可能接棒的也是他。
正因如此,家裡人也不要求他什麼,只要他不揮霍、不惹事兒,就不少他一口飯吃。
其實,從成長軌跡上來看,包小龍和池順昭倒有幾分異曲同工,但南北方的社會氛圍差異讓這兩人南轅北轍。
北方這二十年來,國企改革那種泛著鐵鏽味兒的悲壯氣氛似乎還沒完全消散,就像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坐在半山腰上捯氣兒。
包小龍老家那邊呢?從80年代第一批港商拿著訂單回來,當地農民用自己的土地建廠入股,就開啟了財富不斷湧起、夯實的二十年。
包小龍看到的是一個港商帶出十個人,三年之後就能變成十個老闆的不斷複製,是廣袤農田變成成千上萬的廠房。
池順昭看到的卻是他爺爺花甲之年費力在廢墟上又建起一座高塔,是市場經濟和陳腐計劃體制的衝撞博弈。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一般會影響其一生的思維方式。
包小龍既然能沉下心做售樓員、能心甘情願為嚴朗跑腿兒,至少證明他是個能幹點實事兒的。
這一點和盧奮進不謀而合。盧奮進也是趕上了好時候,一步步從草根奮鬥出來的。
況且,先不說包小龍能不能勝任,既然嚴朗敢提,也說明他會幫包小龍兜底。
盧奮進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我也很同意嚴總的觀點,和氣生財嘛!咱們跟金湖悅景一南一北,也不存在競爭關係,何必節外生枝呢?”
嚴朗自然對盧奮進的理解道謝。一桌人客客氣氣,聊著南北方氣候文化以及飲食菜色上的差異,也算相談甚歡。
盧奮進則見縫插針的表示:已經在進步新居附近給嚴朗和包小龍安排了住所,明天讓人收拾收拾,後天就能搬進去。
連盧天瑩都不禁感嘆:老盧這動作也真是快!
班琪呢?
聽說嚴朗指明讓她們過來,班琪這一路都在盤算嚴朗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可誰知,菜吃了大半,酒也喝了兩杯,嚴朗就是不提那個茬兒。
那邊嚴朗老神在在沉得住氣,這邊班琪卻難免心裡癢癢的如貓抓。
楊桃還小聲問她:“嚴總叫咱們來,到底什麼意思?”
班琪猜測:“要聊聊如何做進步新居的營銷方案?”
這種事情難道不該在辦公室裡聊嗎?
終於,盧奮進那邊聊的差不多要去洗手間。老男人嘛!各項身體機能已經開始衰退,不如年輕人了。
嚴朗這才想起班琪,天知道他是不是故意晾著她們。
“你們對新總監的三期營銷策略感覺怎麼樣?”
來了!
有些人說話惜字如金,卻讓回答的人心裡沒底。這是想聽她說好呢?還是想聽她吐槽呢?
如今,她們跟嚴朗已經不是上下級的關係了,而是要一起合作做一個專案……
班琪一邊回答嚴朗的問題,一邊盤算著嚴朗問話的目的,總不會是把他們叫來打聽田維亮的近況。
聽嚴朗這口氣,對金湖悅景瞭如指掌呢!
所以,嚴朗這是要考察她們的實力?那可不能慫!
“嚴總,其實我很認同你之前做的方案,田總開盤打折的點子是挺吸引眼球,但跟金湖專案結合去看,說實話有點彆扭……桃子,你覺得呢?”
楊桃這段時間經過了實踐和理論的雙重加持,也能說出一二:“是啊!三期一組團五月份推的,明明賣的很好,二組團搞一些噱頭就能錦上添花,為什麼非要打折呢?太直白了,讓好不容易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