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原來是來找麥英仁的(第1/2 頁)
魏昊心裡也約莫有數。他剛頭見那驛差內穿窄袖曳撒,頭戴幞頭(即“烏紗帽”),帽內網巾束髮,頗為清爽;再觀他身姿健碩,虎步蜂腰,猜測該大漢應是京都邊郊上林軍裡頭,兵卒兼任的差役。
大魏朝國泰民安。魏昊他爹居安思危,怕當兵的安逸久了,會養成懶散混日的性子;但又不能因噎因食,要是就這麼你不當兵來,我不當兵,誰來保衛國家,誰來保衛家,誰來保衛她?
但徵了兵,明光帝又怕冗軍冗兵,為此思慮頗深。自登基起,他多次精簡兵卒。朝臣們見皇上憂慮冗軍兵士問題,想陛下之想,憂陛下之憂,還真在朝堂上商量出一個好辦法。
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大魏調整了兵策:軍營內計程車兵早上操練後,中午可去往軍田裡勞作(拔草要在大太陽地下,這樣烈日才能把草根曬死)自給自足;下午的業餘時間,就去做一些跑腿的小吏,不拘的是官家或登記在冊的商戶。說白了,也就是工農兵結合。
這個新型的工農兵三合一政策,減輕了大魏朝兵部、吏部很大一部分負擔。
另一方面,兵士們也樂見其成,因為多了一項貼補。舉個例子,就單單按讓城鄉之間的驛卒都由兵卒來兼任,這一項舉措來說,兵卒領了當兵的月錢外,兼任差役也另有一份柴薪銀;若逢大戶人家的紅白喜事還有額外的賞錢。
一些家裡緊巴巴計程車兵,靠著這些“兼職”貼補了家裡,心裡是極樂意的。
而兵士們因為常年軍營騎馬射箭,皆身帶武藝;最差的,身體素質也比尋常百姓高出些。幾番對比下來,兵士日常往返送件速度比往日裡的專職驛差快很多,信件丟失率大大降低。
百姓們嚐到了甜頭,對士兵送件接受度良好,說是喜聞樂見也不為過。
目前來看,這個兵策簡直是兩全其美,一直很受歡迎。受歡迎也就說落實得蠻不錯了。畢竟,這十幾年真是沒有戰打。當然,這是好事。
小兵兼的驛差,平時多內穿無袖對襟罩甲,腰間或以錦帛為束:這樣一脫,既方便了軍營日常操練和勞作,一穿,也十分得體有排面,傳送信件也是個標識。往萬元樓三樓上來的彪形大漢,便是這副打扮。
【這是有重要信件來。】麥芽兒等人心中有數,皆放下筷子,靜默等著,聽著。
樓下,踩在木質樓梯道上的腳步聲漸行漸近,聽聲音就能感受到是個壯漢——這沉甸甸的步力,穩健的步伐,一般的女子和瘦弱些的男人都踩不出來。行至三樓,那人腳速也由疾變緩,還頓了頓。
萬元樓共三層。魏昊他們做宴,直接包下整個三樓,席面設在正中間最大花廳,再將三樓三個大包廂隔斷開啟,十分的寬敞大氣。
此時,那兵營壯漢停在廳外朝陸謙行了個軍禮,“上林軍三小旗趙川見過大人,小人這裡有一份京郊急件,特地點了要傳給武安侯世子爺。
剛小人去了武安侯府,門子說世子爺在萬元樓這處吃席面。小子冒昧打攪,奈何要事在身,敢問大人,世子爺可在?若是在的話,小子特請面見世子爺,將此要件呈於世子爺。”
趙川說完,還拿出自己的公文令牌給陸謙看。
陸謙接過令牌查探一番,確認無誤,便對他點點頭,“你等著,我去通報下。”遂推門進來,向魏昊一行稟報。
陸謙他們這些侍衛的席面,定在二樓大廳。原這些通報小事,讓麥英仁的貼身小廝奉書做即可。但畢竟太子殿下也在,身為東宮侍衛長,職責所在必是要例行檢查一番的。那既然都查探了,不若事情接手到底,去看看太子殿下是否安好也可。
陸謙跟馮化雨不對付,不想看見他,可他畢竟是皇上親封的太子少師,偶爾打個照面難免的。
“殿下,外頭有個驛差來給武安世子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