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出城上墳(第1/2 頁)
祭祀先祖的歷史由來已久,春秋二祭;春祭即是在清明,秋祭則在重陽。 南北風俗各異,北狄早些年並沒有清明節前夕上墓祭掃的例規,不過春秋一戰之後,隨著各國遺民遷移湧入,國人習俗已跟漢人衣冠的大秦,南楚兩大王朝相差無幾,長此以往,清明節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並融匯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等習俗內容,雖說離清明還有段時日,但在北狄編纂的大年曆中,當下已經到了祭掃的時節,國境內不少遷移過來的中原南方遺民,有去惡字而呼為美的風俗習慣,有意避開“墳墓”二字,婉稱為“拜山”,更顯古雅,“山”字的古義之一,便作“墳塋”解,家中男子不管老幼攜帶祭品果品紙錢拜山,燒紙錢,為舊墳添上新土,燒完黃紙過後,讓晚輩稚童叩頭行禮,祈求福廕,便可返回。拜山多取在正午之前,只不過襄林城今天清晨,大雨瓢潑如無數銀針,墳頭大多都在二十里開外的城郊,許多百姓被此勸退,紛紛惋惜道改日再去罷。
滂沱雨幕中,城中家家戶戶大門緊閉,董文炳二十三騎大張旗鼓地出城顯得十分刺目,馬蹄重重踏在城牧府直街,聲勢駭人,數以千計的青石板看起來古老而莊重,被雨水沖刷之後,愈發有種悽悽的涼意。有些起早的百姓,聽著好似雷鳴的陣陣鐵騎聲響,聯絡這名蕩虜將軍就任城牧以來殺人如麻的血腥事蹟,心裡又悄悄多了些對他的敬畏。
偌大的韓府坐落於襄林城寸土寸金的主城道,家主韓景明雖然不如當地士族地位尊崇,但卻是城中屈指可數的富豪,眼光極為獨到,二十多年前,以一筆不菲銀子從當地一位家道中落計程車族手裡買下這塊地蓋了府邸,時移事變,不說其它,光是地價,都已翻了十幾番,這裡與城牧府相隔不遠,恰好可以看到二十三騎彪悍出城,為首的城牧大人身披不合官制的森森鐵甲,坐騎是一匹哪怕在北狄軍中都極為罕見的純種大宛駒,與陳閻的戰馬類似,英武非凡,氣勢懾人,讓將門子弟垂涎三尺,讓升斗小民望而生畏。
彪炳壯碩的董文炳一馬當先,率領二十三騎馳騁出城,不一會兒,馬蹄聲逐漸消散。與此同時,韓府大門的高牆屋簷下,蹲著一個佩劍年輕人,他抬頭瞥了眼遠去的眾多鐵騎,沒有作聲,繼續埋頭燒黃紙,一名身段較小的嫵媚丫鬟替他撐著傘,見公子哥兒好不容易燒完幾捧杏黃紙錢,低聲唸了句,“清明天暗紛紛雨,異鄉燒紙祭忠魂。”把剩下一捧未拆封的黃紙放入懷裡之後,緩緩站起身。心思伶俐的春萱把手中緞面傘朝他微微傾斜,小聲說道:“梁公子,祭奠先人的黃紙放在懷裡不吉利,奴婢幫您收著吧?”
梁塵微微側目,見她頭髮溼漉漉,伸手把緞面傘骨往可人兒那邊推了推,望向一眾鐵騎離去的方向,笑而不語,輕輕搖了搖頭。小丫鬟春心萌動,小心翼翼地又把傘骨傾斜了回去,小王爺眼角餘光瞥見這一幕又好氣又好笑,接過傘立在兩人頭頂,摸了摸她芳香沁人的小腦袋,笑著說道:“先送你回府,明日我就該走了,下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過來,趁著今天再去逛一逛襄林城,外邊兒雨大,你個姑娘家就不要跟著了,如果回來的時候,老孫家的糕點鋪開門,我就順路帶些你愛吃的杏花糕。”
丫鬟春萱小臉俏紅,眨了眨一雙清澈眸子,嗓音嬌嫩道:“公子徑直去逛街便是,不用管春萱,奴婢跑兩步就到啦。”
梁塵伸手捏了捏她的瓊鼻,微笑道:“我又不是那老天爺,半點兒不懂得憐香惜玉,放你一個人淋雨跑回去,心都要疼死咯。”
這一刻,小姑娘眼神迷離,緋紅面頰猶如綻放的扶桑花,整顆心肝都顫了顫,情竇初開的她,望向眼前笑容醉人的公子,一時竟痴住了,茫然不知所措。此時此景就像在告訴自己,春天原來真的到了。
梁塵笑著將春萱送入韓府,等把她送到庭院門前才轉身離去,小姑娘並沒有立馬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