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這……得加錢(第1/2 頁)
“哦?”陳朗來了興趣。 對於寶物幕後的故事他還是很有興趣瞭解的。 於是卡萊爾便將這幕後的故事娓娓道來。 話說這幅《克勒茲河的洪流》原本屬於海爾布倫家族,也就是法國零售百貨巨頭巴黎老佛爺集團的幕後家族。 在1941年的一天,德國秘密警察突然對這個家族位於法國西南部的銀行保險庫進行掠奪式搜查,這幅名叫《克勒茲河的洪流》的畫作也就隨著搜查消失。 當然,這僅僅是被搶去的家族收藏中的一件,並且這些作品都屬於莫林的父親馬克思·海爾布倫,後來其中幾件遺失的藝術品被陸續找回,只有這幅莫奈的風景畫一直不見蹤跡。 其實,遭受戰爭之苦的不僅僅是海爾布倫一家,在二戰中,有許多在法國和比利時的猶太人家庭收藏的藝術品都遺失。 多年以來,吉內特·海爾布倫·莫林都堅持不懈地找尋《克勒茲河的洪流》的下落,她說:“這幅畫代表著我們家族的歷史,我的孫子鼓勵我這樣做。” 按照媒體的說法,莫林的孫子吉拉姆說,當他聽說這個奇特的故事以後,他認為當下正是最合適奪回屬於自己家族的這幅名畫的時機。 而在上世紀50年代,吉拉姆的母親波萊特·海爾布倫偶然遇見一個藝術經銷商,他手裡有一張《克勒茲河的洪流》的照片,並保證會把這幅莫奈作品找回來。 然而當波萊特再次遇到這個經銷商時,他卻說發現這幅畫已經在一些“得罪不起”的人手裡。 多年以後,海爾布倫家族又在丹尼爾·威爾頓斯坦的1979年和1996年兩個版本的存貨清單中發現這幅畫的名字,而丹尼爾就是一個研究印象派的專家。 在他1979年的存貨清單中,提到這幅畫屬於一個匿名人士,而在1996年的清單上,這幅畫被註明“屬於一個美國人”。 雖然僅僅是存貨清單,但因為威爾頓斯坦家族的專業和權威,這些清單完全可以看做已經透過驗證的出版物。 如果拍賣行要賣一件莫奈的作品,甚至會參考它是否在威爾頓斯坦家族的存貨清單上。 就是這個記錄著《克勒茲河的洪流》的藝術品名冊,恰好印證莫林和她家人一直以來的懷疑威爾頓斯坦家族要麼藏匿了這幅畫,要麼就明確地知道這幅畫的下落! 不過,能夠提供最多相關資訊的丹尼爾已經入土為安,早在他去世之前幾個月,莫林還派律師質問過丹尼爾為什麼要在1996年的版本中說《克勒茲河的洪流》屬於某個私人藏家。 幾個星期以後,丹尼爾回了一封親筆信,“我很後悔,這個錯誤發生了。” 此外就沒有更多關於此畫的資訊和解釋。 說起被告威爾頓斯坦家族,這個家族的背景絲毫不遜色比起豪門海爾布倫家族。 說起他們的大名,在藝術品收藏界無人不曉,他們是頂級收藏的象徵。 前前後後已經經歷五代人,長達100多年,雄踞現代藝術收藏圈,擁有無數知名客戶,包括摩根集團的創始人。 聽完這個故事,陳朗詫異道:“難道丹尼爾說的‘美國人’是我的二大爺?” 理查德攤開手,“我並不清楚這件事,不過我可以保證,如果海爾布倫家族想要索回這幅畫,他們絕對就是白日做夢!” 聽完老律師的這句話,陳朗便心裡有底。 即便沒有他這句話,海爾布倫家族想要拿回這幅畫,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這是他摯愛的二大爺留下的瑰寶。 想要的話。 得加錢。 “當然,我也只是知道這些事情,所以不敢說這幅畫就是莫林要找的。”卡萊爾接著道,“就算她要拿回去,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行。” 陳朗點頭,“卡萊爾先生說得沒錯,不過我現在更關心的是,這幅畫能夠賣出多少錢?” 他沒興趣跟這些豪門做生意,更沒興趣用一副價值不菲的作品去換取他們所謂的‘友誼’。 有錢不賺王八蛋。 克萊爾思考了下,道:“莫奈純粹的一生,都在追求那道觸控不到的光,所以在他去世後的近百年歲月裡,他的作品也成為全球藏家夢寐以求的追逐。” “尤其近年莫奈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連連拍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