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聆聽者(第1/2 頁)
為什麼有這種只在拍攝節目時有的東西,會被花姿帶在身上,這得和酒館老闆身上找原因。 與其說是因為花姿的關係,找了李波上臺,不如說是李波順水推舟。 走上舞臺的路上,李波將一把吉他抄在手裡,抱著吉他走上舞臺。 “大家好,盛情難卻,我就獻醜了,一曲《成都》,送給在場的各位。” 只見李波右手撥動吉他琴絃,舒緩的旋律,響徹在玉林路上的這座酒館中。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只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捨的,不止你的溫柔……” “……走在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分別總在七月,回憶是思念的愁……” 隨著音樂,一段故事,在聲音中,徐徐展開。一些生活中,稀疏平常的小事,都被編入歌曲中,成為故事。 沒有花哨的技巧,沒有華麗的詞藻,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不經意間,擊中聆聽者的心房。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叫成都的城,因為那裡,有他想忘卻忘不掉的人。 旅遊是什麼,是從你熟悉的,生活的城市,走入另一座,別人生活的城市。 因為遇見,因為相處,才會引發諸多情感交集,產生故事,儲留下回憶,就如歌中所講,你到過玉林路,就能想到當天的事,遇到的人,一如當年初見般,雖經歷歲月,依舊曆歷在目,歷久彌新。 這是回憶,只有真切體會過,才能讀懂,從而成為歌曲的俘虜。 這首歌,平淡中,盡顯真性情,為此,李波曾在前世,就想要走一走玉林路,去見見那一座小酒館,不進去,只在門口坐一坐。 如今終於達成,卻不見熟悉的人,熟悉的酒館,剩下的,只有歌曲中的愁。 漸漸地,越唱越代入,拋卻了演唱技巧,李波用最真摯的情感,以曲傳聲般的腔調,唱起這首叫成都的民謠小曲,恰恰符合民謠小曲的精髓,也更讓人為之著迷,從而陷入歌曲編織成的小酒館,還有那位記憶中是否存在的人。 這是獨屬於民謠的魅力,花姿身為民謠歌手,最有發言權,也受到最大沖擊。 看著臺上,正在熱唱的李波,花姿真的成了花痴,而物件,就是臺上的李波。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盯在臺上,忘了手中還有酒,忘了筷子上還有肉,只專注於李波的聲音中,難以自拔。 特別是那一句“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戳破不少在場人的心懷,漸漸變得如花姿一般痴了。 人生在世,你我皆是過客,能夠遇到,已是幸運。而這種幸運,卻又讓你不聲不響中,被拋到一邊,甚至不屑一顧,是罪是罰,亦或是失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 聲音漸漸沉寂,有人這才警覺,自己不知何時,已經淚流滿面。 假裝用衣袖拂過頭臉,暗底裡,卻將溢位的淚水拭去。 只為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眼淚,也不能有。你不堅強,誰能替你堅強。再苦再累,唯有自知,在外面,你是人家的夫,你是人家的父,沒有自我,一切為了家人,只能將苦與淚,往自己肚子裡咽。 抬頭時,你還是那個家人眼中,朋友眼中,成功人士或者快樂的男人女人。 忘不掉的,是昨夜的酒,醒不來的,是喝醉的人。 酒館中,不知是誰,將手掌拍響,驚醒了眾人,越來越的人,加入其中,一時間,酒館裡,掌聲如雷,彷彿要將這酒館給掀翻。 站在臺上,看著底下一張張燈光下,光怪離奇的面孔,李波笑了,笑得很開心。 原來自己喜歡的歌,有人也與他一樣感同身受,這就是歌手,不枉他將自己世界的經典,搬到這個世上,此時此刻,李波彷彿發現了目標,自己畢生應該有的目標。 李波笑了,笑得格外真摯,笑得格外開心。 甚至鞠下的躬,都真誠了幾分。 李波沒有說話,鞠躬過後,將吉他輕輕放下,向自己座位走去。 路過的人,在李波經過時,或開口發出讚賞,或舉起手,比出兩根大拇指,以最樸素最直接的方式,發出對李波的讚賞。 一段短短的,不到一百米的路,足足讓李波走了近二十分鐘,才回到座位上。 “這首歌,是你自己原創嗎?之前我怎麼沒聽過?”花姿一臉求知慾加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