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偉大的都江堰(第1/2 頁)
這話也沒說錯,雙方地位本來就不對等。 別看王顯,綽號“法師”,號稱頂流,可這個頂流,多少有些虛,從獲得的成績上,就可以看出一二。 王顯出道三年,如今是二線前五,李波呢,現在可是直接登上一線,排名還很靠前。 別看只是一二線之差,這裡面的成績,還有地位,差距太大了。 一名藝人想要成就二線不難,只要你有人氣,你就可以衝上二線。 但一線不同,你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根本不可能讓你上一線。 一線是大蘿蔔,一個蘿蔔一個坑,迄今為止,娛樂圈內,能被稱作一線的,近萬藝人中,只有不到五十人。 而二線呢,足足有近千人,二線能上一線的比率,只有不到0.5%,從中可見一斑。 如此差距巨大,說李波蹭王顯的名氣,是個圈內人,都知道不可能的事。 可偏偏是唐風,為了捧王顯,把矛頭對準李波,難怪李紅會如此不忿。 正在李紅想著如何回擊時,身在節目組的王顯,知道了這個訊息。告訴他訊息的人,是王顯團隊的一名助理。 “什麼?好,我知道了。” 王顯陰沉著臉,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自詡創作才子的王顯,從沒想過,自己會輸給李波。在他看來,李波以新人身份,一舉封神,從而升到一線,不過是走了狗屎運,創作能力再強,也比不上他。 “不行,我得想個辦法,把這李波給打壓下去才行。” “要是任由輿論發酵,我好不容易建立的路人緣,非得被敗光不可。” “絕對不行,那不可能。” 想著自己團隊透過各種炒作,掀起的泡沫被人戳破,所引發的效果,王顯就不敢作任何念想。結果將會很可怕。 自家知道自家事,創作能力強是強,可自己的題材太小眾,是硬傷,這一點上,王顯自己再清楚不過。 在這種想法中,花少團的車,經過一路的奔波,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都江堰。 都江堰是國際旅遊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稱的青城山,是華夏道教的發祥地。 自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守李冰建立都江堰水利工程後,這裡先後為道、郡、軍、州、縣所在地,並逐步發展成為成都平原西通藏衛、北達甘、青二省的交通樞紐,川省西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都滿堰雖名景區,其實是周圍的一個統稱。 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等,都囊括在內,組成一個龐大的歷史名勝區。 這裡的天氣絕對是一流的,清涼的夏天會讓你感受到這裡真的是一個在夏天旅遊的好地方。 花少團選擇七月來,絕對是一個好時節。 站在圍堰上,看兩邊的分水河,李波都不禁佩服古人在水利上的智慧。 實踐出真知,古代水利水平,在都江堰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由渠首樞紐(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渠首佔地面積200餘畝。 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 這種只在課本上看到的知識,當真正來到現場,李波才感慨古人的智慧,真得太過驚人。 特別是那寶瓶嘴,延伸出的地方,產生的功能,聽到本地導遊的介紹,李波心中就覺得震驚不已。 沒有水泥的古代,僅憑一些佈置,就可以分離出從上游帶下的巨量泥沙,可謂是天才般的發明。 為了更近距離感受,在導遊的帶領下,花少團還登上了底下的水壩,來到寶瓶口、飛沙堰等處,切身感受當初建設的古人敢想敢做的真實一面。 直到參觀完,離開都江堰,李波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靜下來。 “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