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爐運轉(第1/2 頁)
聽諸葛巡這麼一說,諸葛亮倒來了興致,反問諸葛巡。
“兄長以為,如何建議為好?”
諸葛巡突然想到了魏延。
“待袁曹戰至焦灼,難解難分之時,豫州內部必定人心惶惶,以劉備率一隊輕騎,直取許昌勤王如何?”
諸葛巡考慮的是,朝廷之內依然許多對曹操不滿的大臣,忠心也好,爭權奪利也罷,反正他們與曹操利益相沖。
這個時候,怕不是在醞釀衣帶詔。
沒有衣帶詔,也有鞋墊詔頭巾詔什麼的。
諸葛亮思忖一番,“以劉玄德仁德之名,未必無人回應,或可一試。”
諸葛巡笑笑,“還是以子虛烏有之名?”
“兄長自己去見使君也行。”
“罷了罷了,為兄怕成眾矢之的。”諸葛巡隨意開啟案上一卷竹簡,漫不經翻開,“三弟有何良策?”
然後目光看著竹簡上的字一滯。
諸葛綜合力說?
粗粗一撇,倒是自己過去所述綜合國力的說辭,三弟竟有抄錄,而且看上去,也不是簡單的抄錄。
“弟覺得兄長所言,已是極好,不過,這次就算了。”
看出來了,三弟不想和劉表牽扯太深。
也是遵循了諸葛巡的一貫的低調發展思路。
兩人皆是能夠看到,即便助袁滅曹成功,接下來面對的也是一個更為強大的袁紹。
諸葛巡轉變話題,“三弟,這綜合力說,寫得不錯,可引為發展綱要。”
諸葛巡當初只是簡單概述綜合國力的概念,而三弟寫的內容,卻結合了許多經典學說。
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比如管仲就是以經濟改革強齊富齊,使得齊國成就霸業,被稱為商戰鼻祖。
再比如商鞅的耕戰之法,便是將國力轉化為戰力的典範,配合軍功制所向披靡。
諸葛亮取諸子之長,融合綜合國力的框架內,比諸葛巡空泛籠統的概念,不知細緻了多少。
這也不怪諸葛巡,他沒有書讀諸子百家。
他給三弟提供的,是一種高屋建瓴般的思考思路,簡單的說,就是歷史觀。
以諸葛氏如今的規模,也可以很好的讓三弟來實踐他的構想了。
冬季悠長,過年時分又下了幾場雪,諸葛巡窩在家中,與諸葛冬規劃規劃江陵的生意,再教教諸葛均,或是搞一些羊肉豬肉,來一場家庭燒烤,倒是難得長時間的清閒。
直到三月春暖花開。
諸葛巡和諸葛亮,帶著馬良馬謖,再度入荊山。
爬山吃苦的差事,不能忘了馬謖這小子。
如今牛山通往雞冠峽的山路已經開闢,可以正常行馬,但不能拉車。
是為工作者方便來往修的。
冬天農事或許停了,但雞冠峽的建設卻寸步未停,莫說溫飽,諸葛巡連熱水澡的問題都解決了。
在河邊的空地上,諸葛巡見到四座兩人高的高爐,依坡而建,坡上只需挑出半丈,就可以直接投料。
“三弟好手筆!”諸葛巡誇讚一聲,原以為會先建一座,看來牛山試驗的結果不錯。
“師父,這就是新式高爐?”
馬謖怔怔地望著,“還真是名副其實。”
若說高爐將近兩個諸葛巡的高度,那麼馬謖則需要三個。
坡上堆滿了小塊褐色的鐵礦石,另一側則是一大堆經過蒸乾的焦炭,正有勞工將二者按比例混合,做最後的準備。
諸葛巡此行,正是來見證第一次開爐。
爐底火焰升起,而後是混著焦炭的鐵礦石填入,伴隨這個過程的還有人工鼓風器急劇的鼓動,將高爐的熱量快速提升,近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