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上古醫典(第1/2 頁)
楊葉合上書籍,閉上眼睛,與腦海中的《神農本草經》對比了一下,發現《神農本草經》中的許多藥材,在《本草綱目》中已經沒有了,但又多出了不少《神農本草經》中沒有的新藥材。大概是因為經過時間的變遷,許多藥材已經絕種了,同時又發現了很多新的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被列為了中藥材。這種變化是合情合理的,正是有這些先輩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對中醫藥的深入瞭解和廣泛應用。
楊葉把《本草綱目》放回書架,繼續檢視其他書籍。在一個偏僻角落的書架上,楊葉發現一本厚厚的舊書,一看上面的字型,大部分居然不認識,個別的能根據形狀猜測到,但也不一定正確。楊葉取下來辨認了好一會,才基本確定這本書叫《上古醫典》,而這本書居然是用甲骨文寫的。
楊葉心中驚訝,他從未想過會在這樣的地方找到一本用甲骨文寫的醫書。他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形式,記錄了古代華夏文明的許多資訊,包括醫學知識。然而,由於甲骨文的複雜性和難以解讀,這種文字在現代社會已經很少使用,更不用說用來寫醫書了,因此這本書成書的時間一定非常非常久遠了。
楊葉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上古醫典》,發現書中的文字基本上都不認識。楊葉猜想,這本書既然是上古時期傳下來的,說不定書中會有許多現在已經失傳的醫學理論、診斷方法和用藥經驗等,因此我一定要想辦法把這本書用現在的文字翻譯出來。而要翻譯甲骨文,首先就要學習甲骨文,只有先學會了,然後才能慢慢對照翻譯。
負責中醫圖書管理的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楊葉找到他問道:“大爺,我想自學甲骨文,請問可以到哪一層去找這方面的書籍?”
老者看了看楊葉,他早就注意到楊葉了,發現他今天是第一次來,在中醫區一個書架一個書架的瀏覽,真正取下來檢視的書卻很少。除了《本草綱目》看了大約半個小時外,其他都是走馬觀花。直到剛才看到那本《上古醫典》後,馬上就想自學甲骨文,看來他很想弄明白《上古醫典》中的內容啊。再次抬頭看了看楊葉,問道:“小夥子,你對中醫很感興趣嗎?你學習甲骨文的目的是想把那本《上古醫典》搞明白吧。”
“大爺,原來您也知道那本《上古醫典》,我正是看到那本書之後才想學習甲骨文的。我是中醫學院的學生,因為在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中醫如扁鵲、華佗等,他們的醫術比現在的中醫高明得多,說明有可能是有很多高明的醫術已經失傳了。而上古時期比扁鵲、華佗更久遠,所以我想看看上古醫典中是不是記載有失傳的內容。如果真有,那就可以讓現代中醫學習並運用,造福於人類。”
“小夥子,你有這樣的想法非常不錯,而且你還是中醫學院的學生,那我就實話告訴你吧,那本《上古醫典》早就有翻譯版本的,而且裡面的確包含了許多獨特的治療方法和理論,可是那些中醫理論、診斷治療方法卻無法學習和運用,因為使用這些方法必須要用到一種叫‘氣’的東西。而‘氣’又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這讓人怎麼使用?既然你對這本書感興趣,那我就把《上古醫典》的翻譯本借給你吧,免得你再浪費時間學習甲骨文了。”說完,老者取來《上古醫典》的翻譯本,讓楊葉辦理好借閱登記手續後,把書交給了楊葉。
楊葉接過簡體版的《上古醫典》,心中一喜,你們不能學習和運用,可是我可以啊。我有氣,而且還多得很,隨便用都行,看來這本書就是專門留給我的了。
楊葉感激地看著老者,說道:“大爺,謝謝您!我一定會好好研讀這本書的。”
回到宿舍後,楊葉迫不及待地開啟了《上古醫典》。書中記載了許多奇特的治療方法和理論,但是它們都是圍繞著“氣”來展開的。
書中所說的“氣”分兩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