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重要的人才(第1/2 頁)
“這個……他往冀州去了,恐怕短時間內不會歸來。”
“啊!”莫非這荀彧和郭嘉一樣的想法,想投靠袁紹,袁紹這四世三公還真是有威望。
“他為何會去冀州?莫非和郭奉孝一起去的?”
“先生也認識奉孝?”
“不認識,亦是聞名而來,剛去過郭奉孝家,得知他兩個月前便去了冀州。”
“原來如此,舍弟與奉孝是好友,也是聽聞奉孝去了冀州,才與弟荀諶一起去了冀州,是冀州牧派來接他們倆去的。”
劉鑫不禁感慨,自己來得太不是時候。
“唉!真是不趕巧,倒是荀先生,你兩位弟弟都去了冀州,你為何不去?”
“先生從右北平來到潁川?不知有何貴幹?”或許是劉鑫問多了,荀衍起了疑心。
“在下是右北平太守,率軍來到酸棗會盟,共同討伐董卓,大軍路過此地,聞荀家之名,因此拜訪,還請荀先生勿疑。”
“原來如此。只是不知聯軍現在如何了?”
“聯軍會盟酸棗,攻虎牢關月餘,奈何虎牢關堅險,至今不能破。”
“那劉太守可知舍弟和奉孝先生為何要前去冀州嗎?”荀衍這才對劉鑫沒了疑心,便問了這個問題。
劉鑫想了一下,才說:“略知一二,董卓在雒陽倒行逆施,敗壞綱常,朝廷權威不在,天下諸侯雖共討董卓,但不管勝負如何,都難改亂世的局面。潁川之地,四通八達,乃要害之地,必然受戰亂牽連。荀先生兩位弟弟遠走冀州,一則避戰,二則謀求前程,欲投靠袁紹或韓馥。”
荀衍笑了笑:“哈哈哈哈,太守真乃卓絕之人,舍弟和奉孝就是看出這點,才舉家去了冀州。”
“然而,如我所料沒錯,韓馥生性膽小怕事,沒有文韜武略,恐怕先生兩位弟弟未必看得上韓馥。至於袁紹,剛愎自用,任人唯親,郭奉孝恐怕也看不上,我料荀先生兩位弟弟和郭奉孝將來必會回來。”
荀衍一聽,大吃一驚:“太守如何知道韓馥和袁紹的為人?”
“哈哈哈哈,在下所言,是真是假,先生來日便可知曉。對了,先生還沒說自己為何不去冀州呢?”
“呵呵,三兄弟中唯我秉性愚鈍,無經天緯地之才,恐怕去了,也不會為人所用,故而不去。”
“可在下聽聞先生曾在潁川學院教書,亦很有威望,郭奉孝、令弟都曾是先生的學生。學生如此,師又如何會差?可惜黃巾之後,潁川學院被破壞,已經關閉了。”
“是呀!”說起潁川書院,荀衍不禁有些感慨,想起自己教學時的時光。
“在下在右北平也建了個書院,用以培養人才,如今正缺先生這樣的講席,在下想請先生到右北平任教,先生可否考慮一下?”說著,劉鑫朝荀衍施了個禮,他突然提出請荀衍去右北平的書院任教,讓荀衍頓時感到莫名其妙的。
事實上右北平的書院已經建了起來,但還沒有開始招生,自然也沒有講席。
荀衍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有了濃厚的興趣:“劉太守效仿潁川書院?”
“非也,潁川書院為高等教育,只為少數豪族及有天資的人提供教育,但在下想讓右北平所有人都能讀書,右北平書院只是個開始,以後還會在右北平各縣建立私塾,讓全郡孩子都有機會接受蒙學,如此十年以後,右北平的人才將源源不斷。”
“這不可能,如今教育資源均掌握在豪族手中,寒門子弟不僅沒有書、紙、筆,也沒錢請講席,是沒辦法讀書的,像郭奉孝之類的,那是天資,才讓他有機會,豈能強求?”
“潁川學院乃高等教育,培養的是有經天緯地才華之人,在下所說的右北平教育首先是普及教育,是要在私塾普及蒙學,進而在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