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貨物中轉(第1/2 頁)
之前王省軍盤踞的大嶺坡是個好地方。 如果從河源村到武陵郡,天氣好的前提下,今早出發,也必須晚上才到。 要是遇到不好的天氣,往武陵郡送貨就很吃力了。 這條路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重要,是趙寒的發展之路。 大嶺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剛好處於河源村與武陵郡的中心,若是白白浪費這樣一個好地方,真就是暴殄天物了。 趙寒打算修整道路的同時,把大嶺坡這個地方利用起來。 只要在山門處建設圍牆,再重新翻修一下山上的建築,作為貨物中轉站是極其完美的。 這樣一來,貨物到武陵郡有了中轉,只需半天時間就能到達。 既保障了護送人員的充分休息,又不讓這個地方落入他人之手。 真是兩全其美。 現在只需等徐聞招到工人,這一切就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 下午時分,徐聞帶著三個人來找趙寒。 “先生,這三位都是附近三個村子的村長,聽說我們要招工,他們想見你一面。” 徐聞介紹完,趙寒一一點頭回應。 “先生不必客氣,說起來,我們幾個還和金村長玩過泥巴呢。” 幾位村長也很實在,說起了與金村長的往事。 若沒有今天這個機會,趙寒又怎麼知道金村長光著屁股打泥巴的事呢? 交談的氣氛融洽,直到趙寒說出去大嶺坡上工的事,讓三位村長臉色都變了。 趙寒好一番解釋,才穩住眾人的心態,聽說他把大嶺坡的土匪都趕走了,幾人豎起大拇指,半信半疑地談起了工錢。 三個村總共能提供兩百名壯勞力,若加上年紀大的或帶點傷殘的,將近四百人。 趙寒打算一半留在村裡建酒坊以及其他需要完善的建築,一半去大嶺坡建中轉站。 在村裡的能每天回家,每人八文管飯,去大嶺坡的必須常駐,每人每天十文管飯。 這個工錢待遇在整個大瑞的苦力中都算不錯了,況且還管飯,三位村長表達了無盡的感激後,徐聞帶他們去食堂吃完飯,他們又趕緊回村找人去了。 趙寒的想法是,明日就開工。 這三個村在河源村附近,村長回去說了這個事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現在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若能一直做到年前,每個能提供勞動力的家庭就有幾百文收入。 過個好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激動的淚水從不少人的眼中流出,經過嶙峋的顴骨直落在地上。 年月太難了,大冷的冬天,竟還有躲在漏風的被子裡避寒的人,懂事的娘子連夜給要去上工的勞力縫製衣服。 只四更天,三個村長就帶著各村的勞力向河源村趕去了。 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寧可早點出門挨凍,也不願大意失去過個好年的機會。 眾人到紡織廠後,便停了下來,在紡織廠兩邊的屋簷下坐著等村裡人醒來。 紡織廠還有人上工,惠芳也在檢查大家做出的布匹。 見幾百人到村裡,作為這邊的負責人,自然是要出來問問的。 “你們是做什麼的?” 紡織廠外面比較黑,她只能遠遠問去。 “是成家大娘子吧,我們是先生請的勞工,今天來上工的,村口的大哥們已經核對過我們的身份了。”瓦廠村的村長認得惠芳,趕緊上前說明情況。 這要是擱以往,一村之長怎麼也不會對一個普通農婦這麼尊敬。 時日不同了,河源村的人在三溪鎮那都是出了名的,賣糧買菜、吃穿用度就屬他們最闊,惠芳是紡織廠的負責人之一,也在附近幾個村子傳遍了。 “哎呦,田村長呀,到這兒坐著幹嘛,去村裡找先生去啊!” 惠芳自然也認得這田村長,趕緊熱情招呼。 “不了,我們來得早,都是些糙漢子,怕打擾了先生休息。” 一路走來,眾人倒也不冷,總有種束手束腳的感覺。 “是這樣啊,你們還沒吃呢吧,我叫食堂的師傅多熬點粥,我們稍後再吃,你們先去吃吧。” 惠芳說著,就要請大家朝食堂走去。 “成家娘子,咱活都沒幹,哪兒能吃飯啊,別耽誤你們了,我們坐坐,等先生起床,好上工去。” 說起吃的,眾人不自覺的勒了一下褲腰帶,說不餓,那肯定是假的。 惠芳知道趙寒的規矩,肯定要吃了才能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