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魯迅故里和教育的意義(第1/3 頁)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
陳灝看著屋內懸掛著的匾額,腦海中情不自禁浮現這段文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當初初一語文書上的一篇課文,如今置身於文中的地方,讓他有些恍惚。
就好像開啟了啟用記憶體的開關,再次腦補百草園、三味書屋、烏篷船、土穀祠、咸亨酒店等一系列景象,還有孔乙己、茴香豆等等。
魯迅所上課的這間教室是不能進入室內的,只能站門口往裡面看,一旁甚至都有景區的保安。
最顯眼的莫過於教室左上方的書桌。
“那張桌子是當年魯迅先生上課的書桌嗎?”
陳灝指著桌子,語氣頗有些興奮:“當時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也跟著在書桌右上角刻了一個「早」字用以自勉,還被同桌一頓笑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嘞!”
“要是能進去看看那個「早」字就好了。”
陳灝忍不住遺憾嘆息。
顧南溪問道:“魯迅先生刻早字是因為他遲到了,你難道也是遲早?”
“呃,對,”陳灝尷尬地揩了揩鼻子,“以前讀書的時候有拖延症,總是喜歡踩點到教室,有時候誤判時間了,就會遲到。”
“那你刻了「早」字後還遲到嗎?”
“咳咳,當然有……”
“那你豈不是白刻咯?”
顧南溪眉眼彎彎,她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像什麼遲到之類的寥寥無幾,陳灝的窘態讓她看了想笑。
“不過你也不用遺憾啦,”顧南溪悠悠道:“現在的書桌上雖然有刻著「早」字,但並非當年魯迅先生所刻,甚至連書桌也不是當年那張。”
“啊?”
陳灝愣了愣,脫口道:“那當年那張書桌呢?”
“估計當柴燒了吧,誰知道呢?”顧南溪看傻子似得看向陳灝,“畢竟那只是一張普通的書桌,怎麼可能留到現在?”
“也是……”
陳灝想想,這話好像沒錯。
知道只是一個現代仿製的書桌後,陳灝心中那股遺憾頓時煙消雲散。
繼續逛了逛,兩人很快走出三味書屋。
對面也就是魯迅祖居的旁邊是魯迅紀念館。
這個紀念館非常值得一看,裡面介紹了魯迅的生平、家庭背景和棄醫從文、以筆作槍的過程。
甚至魯迅先生臨終前還在寫作,畢生一千萬字的著作是放到現代來說也是標準的工作狂。
從魯迅紀念館出來,一旁便是魯迅故里最核心的魯迅故居。
檢票剛邁入門檻,陳灝耳旁傳來顧南溪的聲音。
“陳豬,你知道這門檻是不能踩得嗎?”
“門檻?”
陳灝懵圈,轉身指了指身後的門檻:“你說得這個?”
見顧南溪點頭,他更加疑惑了。
“為什麼不能踩?”
“遲子建曾經寫過一篇魯鎮的文章,裡面說道:我是邁過魯迅故居的門檻的,我不敢踩它,怕那像歷史卷軸一樣的門檻會被踏碎。”
說著,顧南溪俏皮一笑。
“遲子建都不敢踩,那我們就更不敢踩了。”
還不等陳灝問及原因,一旁有個戴眼鏡的男子連忙把自己的孩子架起來,差點小盆友就踩門檻上去了。
這位父親鬆了口氣,看得出來是個有文化的人,至少還知道遲子建這個作家。
看著匆匆離去的一大一小身影,陳灝還是不太懂。
“怎麼解析這句話?”
“你不覺得名人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