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神明人間辦事處:刺桐城-泉州(十一)(第1/2 頁)
泉州南俊路36號,承天禪寺。
西2門,門口。
“陳先生您好,我是鯉程旅行社的導遊江茹。”看到陳灝的出現,一名年輕靚麗的導遊迎了上前,語氣熱情道。
“江導你好。”
陳灝笑著回應了聲,然後把身旁的顧南溪介紹道:“這位是我的朋友,顧南溪。”
“顧女士你好。”
一番寒暄後,江茹也開始帶領二人開始下午的“香火之旅”。
江茹指著門上的匾額,口若懸河地介紹道:“陳先生、顧女士,你們看這個匾額,上面寫著‘月臺’二字,因為承天寺又名月臺寺。”
“原為五代十國時期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的南花園,後改建為佛寺,建於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到了北宋年間被賜名承天寺,迄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與開元寺、崇福寺並稱泉州三大叢林。”
走進大門內,眼前好似一條長長的通道,古榕夾道,枝繁葉茂。
相比開元寺的香火旺盛,承天寺算是頗為清靜,往來遊客並不算多。
往前走了段路,寺院南壁上題有弘一法師的手記“南無阿彌陀佛”(承天寺是弘一法師的化身之地)。在第一道大殿-天王殿對面的石壁上還刻有“泉南佛國”的字樣。
看著牆壁上的題字,陳灝對江茹問道:“江導,我網上查資料,說承天寺是弘一法師的化身處,不知道寺內有沒有紀念石碑之類的?”
江茹沉吟道:“有一處石碑的,我記得是大悲殿前的草坪上,待會我們拜完大雄寶殿右轉就能到。”
陳灝點點頭,顧南溪也關注問道:“對弘一法師很感興趣嗎?”
“當然。”
陳灝感慨道:“一首《送別》,誰又不識李叔同?”
弘一法師本名李叔同,民國時間著名的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但對現代人而言,對他的印象都是來自一首經典《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顧南溪輕聲吟唱起來,雖然有控制音量,但也引來附近幾位遊客的注目。
“好聽,唱得真不錯!”
曲終,陳灝毫不吝嗇的讚歎道。
“顧女士唱得確實好,主要是人美聲甜。”江茹由衷的發表感想,這並非她吹捧,而是心裡話。
老實話,在初見陳灝這個金主的時候並沒有感到驚訝,樣貌帥點的男青年多了去,畢竟導遊一天天能看到的面孔太多。
但看到陳灝身旁顧南溪的容貌後,她被驚豔到了。
然後,她覺得這位陳先生真是走狗屎運了。
看似只是朋友,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兩人的關係。
“陳先生、顧女士,你們知道弘一法師這首《送別》的創作由頭嗎?”
陳灝搖頭,顧南溪稍作思考,遲疑道:“我記得好像是送別一個許姓的友人?”
江茹點點頭,帶著兩人一邊參觀承天寺,一邊緩緩講述一個民國奇人的故事。
“弘一法師的前半生是李叔同,可以把39歲當做分水嶺:前半生是李叔同,後半生是弘一法師。”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個顯赫的家族——著名的桐達李家,在他小時候桐達李家已經是津門鉅富。”
“後面因為父親去世,加上李叔同因積極鼓吹維新變法,失敗後,只得攜新妻和母親避禍上海,入讀南洋公學經濟特科班,與黃*培、邵*子、謝*量等從學於蔡元培。”
這些同窗都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些重要人物,但讓陳灝和顧南溪注意的是卻是最後一個人名。
“所以蔡元培先生還是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