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1/2 頁)
第九十二章、連雲古鎮的藍寡婦客棧(上)
大齊西垂,有兩座非常有名的山脈,一為武連山脈,一為雲穆山脈的,這兩座山脈寬約有三百餘裡,長則足有一千餘裡,它們源起大齊西垂,一座往東南蔓延,一座往東北蔓延,分別貫穿南燕,北濟,東突四國。
在這兩座山脈的交匯處,有一座古鎮叫連雲古鎮,連雲鎮古鎮約莫有五萬人口,此鎮三面環山,北面是平原,中連著一條圍繞著武連山脈延綿而上的雲滄河,上可入山採摘山珍寶藥,下有肥沃良田種植,這樣的地理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
按理說來,此等得天獨厚的絕佳地理位置和極具戰略性的兵家重地,應屯有大量駐軍,百姓的生活也會比較富裕,可實際上這裡的百姓絕大多數只能勉強混個溫飽,還要時刻擔心誰家有了漂亮的大閨女,或小媳婦,被土匪給搶了去。
至於駐軍,連雲鎮古鎮只設有一個哨亭,內設哨亭長一名,外加十數名哨亭甲衛,造成這種詭異局面的原因還是這古怪的地理位置,武連山脈和雲穆山脈為四國共同所有,其中一半地盤歸大屬齊,另一半則分別屬南燕、北濟和東突。
連雲古鎮只是東突與大齊兩國的交界通道,除了連雲古鎮,武連山脈和雲穆山脈東西兩側,還各有一條連線北濟和南燕的主幹道,這三條道通每條間隔約三百餘裡,緊挨武連山脈和雲穆山脈,最終匯聚的地點則是滄雲城。
大齊若在每條邊境線處佈防,投入兵力太少,起不了作用,投入太多,國家吃不消,兩廂權衡之下,滄雲城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最佳的西境邊防之地。不過,像連雲古鎮這樣的兵家重地完全不設防,大齊君臣心裡也放不下,派兵駐守又不好派,最後就演變成了武連山脈和雲穆山脈多了十八座土匪寨子。
這十八座土匪寨子分別駐紮在三條貫穿四國的主幹線上,一開始這兩座山上原本只有九座土匪寨,每條道上三座,都在北齊境內,後來之所以發展到十八座,是南燕,北濟,東突,眼見大齊在武連山脈和雲穆山脈放了九座名為土匪,實為前沿哨的匪寨,他們自然也不甘人後,各自往自己的地盤上安插了幾所匪寨。
就這樣,連雲十八寨成了這一帶獨特的風景,十八連雲寨雖和各國軍方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可該土匪幹的活,如燒殺擄搶,盤剝百姓,一樣沒少,又因軍匪兩方的特殊關係,軍方也從不派人剿匪,如此一來,就苦了往來的客商和周邊的百姓。不過這些土匪顯然懂得竭澤而漁的道理,不管是盤剝客商,還是洗劫村鎮,都會給人留有一定的餘地,不會將人一竿子打死。
即被盤剝過往的客商時,多少還會給你留一定的利潤,被洗劫的村鎮,百姓也不會活不下去,多少還會給你留點餘糧,勉強夠一家人渡日。唯有一點,大凡有敢反抗的,都會被他們毫不留情的滅族。即這些土匪看上了什麼,想要的時候,你最好乖乖奉上。(無論是金銀財帛,還是美貌佳人,皆不例外。)
正因如此,過往的邊貿商人並不會因此而駐足不前,知道這裡的土匪喜歡搶美女,他們過往的時候,就不帶女眷,至於財帛,土匪們會盤剝一部份,總會給他們留一部份利潤。(邊貿利潤高,即便被土匪剝去一層皮,利潤還是和其它生意差不多。)
周邊的百姓哪怕時不時的就會被盤剝一次,誰家裡有好看的大閨女小媳婦,通常會被土匪寨裡的人搶去,卻也沒多少人願意離開這裡。因為在這裡至少還有口飽飯吃,大齊國力雖算強盛,卻沒強盛到讓普通老百姓背井離鄉,隨便去個地方都能衣食無憂。(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只要活得下去,就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
處於這麼一個特殊位置上的連雲古鎮雖談不上鼎盛繁華,卻也不蕭條,鎮上的常住人口有三千左右(不包括往來客商),街道也比一般的偏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