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太子李政視角番外(四)(第1/2 頁)
在他為推行國策準備出征西北時,長清宮裡出了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插曲。 八弟與母后為一隻貓兒吵起來了。起因是八弟不知在哪兒撿到一隻貓兒,偷偷的養在自己的重霄殿裡,也不知是被哪個下人告到了母后的跟前,母后擔心貓兒會影響病弱的九弟李牧,便堅持要將那貓兒處理掉。 這真是…… 聽到這些的時候,太子李政著實是有些意外的。在他的印象裡,八弟的性子雖不像九弟那般隨和,卻是毋庸置疑的聰明。 長清宮中的母子三人與東宮是緊密綁在一塊的,若只因為一隻貓兒生了嫌隙,鬧出眾人皆知的笑話,難堪不能收場,只怕其他宮,尤其是萬福宮的人,都要燒起高香來了。 八弟雖然年幼,卻應當是懂得其中利害的,可這一次不知為何,如此堅持,分毫不肯退讓。 哪怕是他提出了更好的安置法子,八弟尤不肯低頭,竟說出要和貓兒一起離開長清宮的糊塗話來。 不過是路邊撿的一隻貓兒,就有這麼重要?真正是玩物喪志。 他起初完全不理解,直至八弟說出那句—— [若是蘇沉呢?] [若父皇讓你送走蘇沉……] 他忽然就懂了。 他的八弟,性格凌厲,隨著年歲增長,愈發聰明的叫人討厭,每次總能一刀精準的插到他身上。 八弟料定他投鼠忌器,而他也確實如此。一旦牽涉到蘇沉安危的事,原本就謹慎的他總是會變得愈發的小心翼翼。 畢竟,湛王的前車之鑑如此觸目驚心,二人本是眾望所歸的儲君與前途無量的解元,卻只因私情被公之於眾,便落得一人貶黜幽州,一人斷掌黥面,生死兩隔的結局。 這或許是李政骨子裡最為懼怕的事,他的八弟,小譽王顯然也看出了這一點。 八弟不傻,他不會去外面說嘴,卻剛好可以在四下無人時,說這種話來刺他的軟肋,扎得他坐立難安。 一旁的蘇沉看不下去了,開口維護他,蘇沉口齒伶俐,上來就幫腔,卻徹底把他八弟這枚炮仗給點爆了。 這倒是稀奇。 原來八弟委屈到發起火來,是這個樣子。 太子李政發現自己幾乎從沒見過他的八弟這副樣子。 因為是孿生子裡的哥哥,自打李致落地,便一直是被當做兄長來教導,所以鮮少表現的像個小孩子。 太子李政排行老大,自己自記事起便一直在做兄長,所以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可細想來。八弟畢竟也是從孩子慢慢長大的,明明他同時也是弟弟,也是兒子,卻幾乎是剛從出生起,便單單被要求做好一個哥哥。 所以,他才會向蘇沉去尋求類似於長輩的關愛吧。 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太子李政只覺自己平日裡對這個年少他十歲的八弟確實關懷不足,頗有些歉疚,一時竟也說不出別的什麼了。 八弟性格偏激,也難為蘇沉能夠與他親近。 普濟寺之行,東宮的馬車給八弟和蘇沉招去了禍患,蘇沉回述時雲淡風輕,省去了許多刀光劍影,太子李政卻聽得心驚肉跳。 上一次有這種感受,還是沈良琴一事中,蘇沉差點被凌念懷順手除掉。 萬幸無事,萬幸無事。 他想,如果蘇沉不在了,那他自己作為[人]的部分也會跟著消失吧。 這家國天下里若沒有蘇沉了,那東宮儲君裡便也不再有李政了,只會留下一個按部就班的空殼子,哪怕受萬民稱頌,受萬世敬仰,也不過像是寺廟裡的泥菩薩,裡頭沒有跳動的心,也不會再活過來了。 元成帝受驚,朝政大事和刺君的調查便都落到了太子李政的肩上。 等他處理了朝政之事,抽空前去長清宮探望八弟,蘇沉已經在那了。 蘇沉怎麼就這樣會逗人開心?太子李政在外頭聽著都能想象八弟笑得扯到傷口痛的樣子。 蘇沉這樣討人喜歡,誰都會想要與他親近吧? 他只是站在外頭搖著頭:傻弟弟呀,現在的笑聲,都是往後要拿眼淚來還的。 當他與蘇沉在一起的時候,八弟難免是要神傷一場的。 * 在凌念懷的堅持之下,推遲了半年的西北之行還是提上了日程。 他將東宮的幽衛都帶上了,已是統領的蘇沉還是沒個正形,離了宮便好似脫韁的野馬,帶著幽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