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中書內閣架構(第1/2 頁)
議政殿。
昔年開國公侯們被迫繳了兵權,心情自是憤然難平。武烈帝非常高興,大筆一揮,在皇宮東南門處給公侯們好好修了一座金碧輝煌的議政殿,以作慰藉。
過去二百年間,這裡一直是大周權力的中樞。卻不料竟在短短几個月內便塌了。
目送儲君帶著四位相國進宮商議大事,失魂落魄的幾位公侯不約而同來到議政殿。
“先祖啊,那姓姬的和姓姜的都是騙子呀,他們用大斗進、小鬥出的把戲坑了咱們一次又一次,坑得咱們好慘吶...”
河內侯王元方抱著柱子嚎啕大哭,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怎一個淒涼了得?
有人帶頭,幾位公侯也都沒了矜持,再也按捺不住,一個個捶胸頓足、嚎啕大哭,痛罵天家無情、姜氏無義,一再坑騙、霸凌他們。
尤其是鄭國公鄭長峰哭得最是心酸,苦熬了這麼多年,還和博望侯鬥得差點兩敗俱傷,終於定下了次序,就等著宋國公退了,他便能補上議政大臣的缺。結果,還眼巴巴地盼著盼著,議政殿就塌了...
公侯的親隨們聽著殿中的鬼哭狼嚎,也各跟著共情哀嘆,卻也不敢進去勸。
良久,似是終於哭得差不離了,裡面忽然傳來王元方的大嗓門:“六子,去把咱家的酒窖都搬來,今日不醉無歸!”
王六趕緊貼到殿門上,輕輕拍了拍門,說道:“家主,宮裡有動靜了,正一個個點人組建中書內閣屬官呢。”
議政殿中似是安靜了一瞬,旋即“砰”的一聲,殿門被一腳踹開,王元方急吼吼就衝了出來,其他公侯也魚貫而出,再也顧不上借酒澆愁了。
很快,內閣遴選屬官的訊息傳開,許多人躍躍欲試,這次怎麼著也該比上次姜雲逸自己鼓搗的相府擴編要規模大吧?
但是,隨著更多訊息不斷傳出,躍躍欲試的官吏只能乾著急。
相府百餘老班底抽調了半數進宮,三位相國又點了數十官吏進宮,然後便沒有下文了。
這就完事了?
那可是中樞內閣呀?
百十人怎麼夠用唻?
前兩天相府擴編不都有三四百官吏的規模麼?這中書內閣起碼得翻一兩倍吧?
一言以蔽之:也給人家個機會嘛!
入夜,隨著相國回府後密集接見來拜之重臣,中書內閣的組建方案也迅速傳開。
姜雲逸還是一如既往的小氣,給中樞內閣定了一百六十官員、六百吏員的編,比任何一個府寺的規模都小得多,這還得包括原相府擴編方案。且內閣官員要從新科進士中招募至少三成。
中下層官吏更多關注內閣要招多少人、自己有沒有機會混進去。
上卿們則更關注這中樞內閣的權柄,僅從姜雲逸給出的組織架構便能洞見其權柄較之原相府大有強化。至於內閣處置建議權與封駁權及人事權,在未得皇帝批准前,四位相國自不會隨意洩露,以免壞事。
中書檯,總領內閣一應日常事務,每位相國配置兩名中書舍人協理政務,秩八百石。中書舍人作為相國的助理,能夠代表相國協調處理政務,自是權柄一等一的要職。
尚書檯,朝廷公文收發、分類與程式監督,設郎中一人,秩八百石,由天子親自任命。不僅代表天子監督內閣合法運作,下屬的五科給事中還能審查封駁內閣政令,顯是天子制衡內閣之關鍵。
文選司、武選司,雖未明確人事權界線,但想來不會比相府東曹掾稍弱,主官也都是八百石的郎中。
監察司,監督御史臺工作,受內閣委託前往某寺或某地進行專項巡查,設郎中一人,秩八百石,權柄頗為可觀;
軍政司,專司天下軍政處理,設郎中一人,秩八百石,權柄毋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