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獨立(第1/2 頁)
輪到顧知渺表演了。 她一開口別人就跪下了。 這該死的聲音,這該死的旋律,這該死的美好。 顧知渺的表演不管在前在後,對於同場比賽的人來說,都是災難。 所有人都沉浸在顧知渺的歌聲當中,能聽懂大熊國的語言的人能夠感受到歌詞的魅力,聽不懂就聽旋律。 這首《搖籃曲》很有敘事感,能聽懂歌詞的人,很有畫面感。 整首歌的旋律從慢到快,溫柔的同時帶著些悵然,越唱越悲愴。 大家的心緒不知不覺地就跟著顧知渺走了,跟隨著這首歌的起伏而起伏。 進入副歌部分之後,現場的人就沒有幾個不流淚的。 真正的感動,不是大吵大鬧,不是大聲地哭喊,而是默默流淚。 心思一旦沉澱下來,就會明白這首歌最後唱的【睡吧】【嘆息】的真正含義。 彈幕議論紛紛—— 【我聽懂這首歌了,不知道你們聽懂沒有?】 【我也聽懂這首歌了,不知道你們聽懂這首歌沒有?】 【這哪裡是給孩子的搖籃曲,這分明是給所有人的搖籃曲】 【這個搖籃曲不是催你入睡,而是發生在你永久的入睡之後】 【我快要哭死,在這首歌的歌詞裡】 【旋律好美好動人,我聽出了一絲永恆安息的味道】 【沒錯,我感覺大家都聽出來了,顧知渺唱出了一種我將永遠睡去的感覺】 【瘋狂點頭,我都有點不敢睡覺了】 【現在滿腦子都是這個旋律】 【想起了我前段時間去世的長輩,這首歌就像是他在我耳邊唱一樣】 【我的媽呀,我跟樓上的感覺一模一樣】 【家人們,誰懂啊,哪家好人把搖籃曲唱成安魂曲啊!】 克里斯蒂娜目瞪口呆,她怎麼沒有想到? 搖籃曲原來還能這麼唱? 瑪麗亞和奈奈彩美子面面相覷,她們也不得不承認顧知渺這一招特別厲害。 是她們自己在創作作品的時候,狹隘了! 沒有跳出一些固有的印象,也不得不承認瑪麗蘇的解釋帶給她們了局限性。 兩人想通這一方面之後,在以後創作作品的時候,就跳出了固有的刻板的印象,使得她們兩人的作品更上了一個層次。 她們內心對顧知渺充滿了感激。 而顧知渺本人卻不知道。 創作人的悟性是很難得的。 瑪麗亞和奈奈彩美子能夠有進一步的提升也是自己的造化。 她們沒有因為顧知渺勝過她們而產生嫉妒之心,而是從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且加以改進,所以才得到了提升。 很多人嫉妒他人,沒有了解到和看到自己的缺點,而是一味找他人的麻煩,把自己的得失掛靠在他人身上,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就沒有辦法得到進步。 喀秋莎的歌曲還是民謠風格。 但是喀秋莎的這首歌妙就妙在非常的催眠。 大部分人從一開頭就昏昏欲睡到最後歌曲的副歌部分的時候都已經睡得很香了,有些人在觀眾席上就發出了鼾聲。 等到喀秋莎這一首歌結束的時候,大家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 像是做了一場好夢,到現在該醒了。 但是又覺得不像是做了一場夢,就好像現在醒來才是一場夢一樣。 頗有一種莊周夢蝶的哲學意味在裡面。 不知蝴蝶夢莊周還是莊周夢蝴蝶。 就連顧知渺都被喀秋莎的這首歌給震撼了。 這簡直可以稱為絕對的精神控制,需要非常強大的精神力量注入到這首歌裡面,才能引起這種效果。 系統給的類似人魚歌姬的聲音特效,也跟這種力量差不多。 顧知渺覺得自己挖到寶了。 在沒有系統開掛的情況下,喀秋莎藉著自己的歌聲,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簡直就是個天才! 本來一開始很有優勢的娜塔莉亞,最後一個表演的時候已經喪失了她的優勢。 第一個完成,最後一個表演,但是是給第一個完成的人壓軸的機會,是風頭被前面搶光的話,那就不是拋磚引玉。 而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娜塔莉亞的經紀人海倫,早就告訴過她不要去搶第一個,第一個完成創作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第一個完成看似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也就是外行人看熱鬧。 第一個完成就意味著最後一個表演,如果你的演出不是特別的驚豔,很難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