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大同論戰(第1/2 頁)
眾人一番沉默,心中雖然有異議,也沒辦法再多說什麼,畢竟黃明遠決定的事情,他們也不可能反對。網三人也不像黃明遠一樣能知道未i發展的事情,所以三人都是感到黃明遠的這個打算的確是太急了。
一旁的陸貞望著黃明遠,卻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支援樣子。看到陸貞的眼神中的崇拜與追隨,黃明遠也忍不住安心。
此事雖然影響不小,但其實更多涉及的是未i的事情。而目前當務之急,是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掙i的機會,黃明遠該要怎麼操作。若是在接下i的隋突大戰中,黃明遠不能有傑出的表現,那麼今日所擔憂的一切,都只是個笑話。
歷史上,步迦可汗在四月份犯隋。先是突厥軍隊在靈州被楊廣擊破千餘人,接著在馬邑被史萬歲擊敗,被斬首級幾千餘,狼狽逃回草原。這是整個歷史對這場戰爭的記載,簡短到幾乎沒人在意。
當然,後果也很嚴重。隋朝楊廣回朝後成了太子突厥步迦可汗回去後,鐵勒大反叛,最終掀翻了步迦可汗的汗位。
史書在這裡其實有個錯誤,西路軍說楊廣率軍出靈武,卻沒有任何俘獲而返回,但同時又說隸屬於楊廣的長孫晟卻是大敗突厥,斬首千餘。與此同時,史萬歲在馬邑擊敗步迦可汗。
但從隋朝的軍事佈置就可以看出,西路軍是楊廣和楊素二人領軍,東路軍是楊諒和史萬歲二人領軍,整個戰局,西路軍才是重點。史書說是史萬歲率軍出邊塞,行至大斤山,與突厥軍相遇,在此擊敗步迦可汗。
其實這更是有問題。步迦可汗犯隋這麼長時間,等到隋軍調兵遣將完了,都打出邊境了,入侵的突厥部隊才碰到隋軍,豈不是個笑話。
整場戰爭步迦可汗損失不超過萬人,但結果卻是步迦可汗的統治基礎完全崩潰,之後不久各部叛變,步迦可汗這個一統兩突厥的王者在兵敗後逃亡入吐谷渾。
黃明遠對於史書對此戰的記載是完全不信的。唐朝習慣性的貶低隋朝,負責編制隋史的魏徵等人更是農民起義軍出身,對楊廣恨之入骨,所以才會出現數萬大軍只有李世民的老丈人一個人有功,突厥人都敗逃了,隋軍還沒有什麼戰果的情況。
黃明遠相信歷史上的靈州這一戰,既然要楊廣和楊素同時領軍,絕對是場一決勝負的大戰。歷史上,楊素前後好幾戰都是與突厥人激戰,並大破敵軍,沒理由這一戰沒什麼戰果的啊。網</a>
而此戰之後,步迦可汗敗逃,被史萬歲追上,才有可能出現兩人同時在邊境外出現,史萬歲率前鋒將入侵的突厥大軍打得落花流水的可能。
黃明遠對於此戰並沒有什麼瞭解,整場戰爭情況是一概不知。所以他也不可能提前做什麼準備,只能見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了。
此戰如此關鍵,由不得黃明遠不慎重,若是隋軍敗了,黃明遠還真的徹底改變了歷史的大勢,未i的時間之河流向哪裡,還真不好說。
“子孝、仲長、君直,本i對於這一戰,我是勢在必得的,所以才把重點放在瞭如何參與進這盤大餐之上。但是這幾日,我一直在反反覆覆思考一個問題,卻是始終沒有答案,那就是步迦可汗到底為什麼要發動這次南征?”
三人一愣,包括陸貞也沒明白黃明遠的意思。
“主公是說”
“或許只是我多慮了,只是,我感覺若我是步迦可汗,絕對不會就這麼拿著為數不多的主力直接撞上隋軍的。這些年這麼多戰,隋軍的戰力步迦可汗也應該清楚,非現在殘破的突厥可比。
我本i認為他發動戰爭是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但事實上,若是他此戰敗了,那矛盾的平衡可就完全破了,那可是滅頂之災啊。你們覺得步迦可汗此次南侵有幾成勝算?”
陳遠最曉軍略,便站起i主動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