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以法治人,以德治世(第1/2 頁)
黃明遠又忖度了一會,忽然對三人說道:“子孝,仲長,君直,你們認為,要是我們將崔君素一黨的實力完全兼併過i有沒有這個可能。”
黃明遠主政一方這麼久了,也知道不能再憑著心意,大殺四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自己不徹底歸附一方,就不可能擺脫得了爭鬥。這次是憑藉李節的動作與疏忽,才可以徹底獨掌一切,但下次呢?小動作只能當做奇兵,卻改不了大勢。
黃明遠在這一次,越i越覺得自己不應該再盲目地對付這些世家大族了。說到底,未i的思想對自己影響的太重,自己一直認為這些世家大族是心中沒有愛國情操,是國家毒瘤,禍國殃民,但說到底,自己現在意圖廣大門楣、振興家族的想法不也是這種以家為國的思想嗎?
現在,自己的勢力越i越大,只靠自己招攬的幾個寒門子弟,確實不可能在未i跟李淵對抗。這次試著融合崔君素所部,或許是一個新的試驗,能給自己未i開啟不一樣的大門。
黃明遠現在終於明白曹操當年的偉大與無奈了,想進一步,就必須跟世家大族同流,一邊是天下,一邊是夢想,換了誰,誰能怎麼選。曹操掙扎了一輩子,試圖建立自己的法治國家,兒子曹丕一揮手,三十年舊夢終成幻影。網</a>
黃明遠心裡不住地掙扎,但他知道自己只能選擇和魔鬼合作。
陳遠三人都沒有說話,事實上他們早就發現黃明遠在對待世家大族的態度上有些極端了。很多時候一些不必要的衝突是可以有效化解的,他僅僅是為了對抗而對抗,根本得不償失。現在黃明遠提出這個想法讓眾人也鬆了一口氣。若是真的滿世界樹敵的話,黃明遠再是再天下無敵,又能走多遠呢?
這種事情,太過重大,牽涉到黃明遠的施政方針。要黃明遠做出跟之前完全不一樣的選擇,也很是困難了。
“若主公有此意,此事當可行也。東和關東,西據關隴,順天應意,以利萬民。”
其它幾人也點點頭,其實大家都希望黃明遠至少要交好一方。
這時,忽然陳遠站了出i說道:“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迴圈,終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秦不改文酷刑。漢承秦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設若主公,則以何為政也?”
意思就是以前的施政方針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你要是當了皇帝,你會怎麼辦?
黃明遠還沒有回答,李子孝和凌敬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陳仲長何許人也,敢有此狂悖之言,忠臣乎,逆臣乎?
這是陳遠第一次直抒胸臆。黃明遠眯著自己的眼睛,盯住陳遠不放。陳遠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絲毫不畏懼。黃明遠清楚,若不是自己知道歷史的發展程序,真的會直接殺了陳遠。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應天命,順天意。”
李子孝和凌敬二人這才舒了一口氣,看i黃明遠還是理智的,沒被陳遠的話語影響。
黃明遠接著說道:“我為隋臣,承君之恩,委以重任,方建功勳。自當秉力忠持,竭盡心血。仲長日後,當不得胡言亂語,否則,吾必有重罰。”
陳遠趕緊道罪,心裡卻是一喜。今日他實屬孟浪了,但是錯過這個機會,以後又不知如何再說。當著李子孝和凌敬二人的面,也是為了看三人的態度。
這次黃明遠雖然嚴厲斥責了他一番,又表明自己的忠君態度。但他順應天意的態度卻表明了他還是有想法的,或者他已經看出i大隋潛在的矛盾,就等著天下大勢的變化了。
陳遠不說話,李子孝和凌敬也是尷尬。但二人對隋朝根本沒有什麼忠誠度,二人出身貧賤,當此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