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1/2 頁)
大明以天朝上國自居太久。
縱然還未產生乾隆那種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的思想。
然而,朝廷官吏,軍中將領皆有輕視外邦的思想,很多官吏尚未認識到外界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身為皇帝,他需改變朝臣輕敵短視的思想。
關鍵朝廷內傳統士大夫出身的官吏太多,西學派或者精通西學的官吏太少,既然決定引進西學派,自然要培養壯大。
這時,王徵出言彙報說:“陛下,鄧先生與微臣共同完成《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與畢拱辰撰譯《泰西人身說概》。
前者側重討論物理,機械,後者側重生理學,解剖學,陛下重視醫學,臣建議出版刊印,以邸報的形式發放給各省官吏學習。”
王徵後面的話提醒到朱由校,這些又不是不傳之秘,何須出版刊印,以邸報的形式內部學習呢。
當出版成冊,以書籍形式售賣。
為擴大影響力,大明日報每日專門留出部分地方刊印,大力向學子,百姓推廣物理,機械,生理學等等。
朱由校拿定主意,向王徵說:“愛卿多翻譯農業,數學,力學,物理,化學,礦業,冶煉類書籍,朝廷邸報發放之餘,印發成書或印發成報出售,特別是農學,數學,物理,礦業,將來朝廷興許加入科舉內容。”
王徵,徐光啟微愣,旋即面色大喜,將農學,數學,物理等加入科舉,這無疑是非常進步,王徵掩蓋不住面孔喜色,迅速作揖領命。
徐光啟受寵若驚說:“陛下重視西學,臣願為陛下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朱由校微微點頭,朝廷內派系林立,政見不同分為東林,閹黨,地緣不同分為楚黨,浙黨,齊黨,秦黨,宣黨,昆黨。
然而,朝廷內還有支不容忽視的勢力,南徐北王為首的西學集團,包括徐光啟,王徵,孫元化,李之藻,李天經,瞿式耜,張燾,陳於階,韓霖,畢懋良,畢懋康,畢拱辰等。
西學派的觀念區別東林文官,東林講學,遙執朝政,他們以翻譯和鑽研科學立身,超然於黨爭之外,有擅長曆學,水利,農事的,也有擅長造炮,練兵,憑技術和專業知識報國。
反觀東林文官對西學內的科學技術沒啥興趣,更熱衷西學內的道德倫理,確切說是對天主教的道德倫理。
今日召見湯若望,鄧玉函,金尼閣等,資助金尼閣設集賢館翻譯書籍,已然博取徐光啟,王徵兩位西學派代表的好感。
今後這股勢力,盡數為自己所用。
是日,朱由校設宴款待湯若望,鄧玉函,金尼閣幾人,席間朱由校侃侃而談,贏得眾人好感。
黃昏。
倦鳥歸巢,幾人離去。
劉若愚伺候朱由校休息,在旁支支吾吾。
見狀,朱由校呵斥:“有話直說,無需藏著掖著。”
劉若愚不假思索說:“皇爺,按理說奴婢不該討論政務,但歷朝佛教之害值得深思,成祖以來,朝廷棄佛尊道,皇爺為西學東進,突然提高西方教地位,奴婢擔心恐生禍端。”
歷史上,宗教引起的禍亂不少。
常言道,無利不起早,湯若望,金尼閣全是外來的傳教士,漂洋過海,千里迢迢來大明,不單單是傳播西學這麼簡單吧。
朱由校明白劉若愚擔心,還好現在的大明百姓還沒有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思想,所以,劉若愚的擔心影響不大。
“百姓實在,佛教保佑信佛教,道教保佑通道教,西方教保佑信西方教,朝廷保佑則信朝廷,所以,朝廷要更努力。”
劉若愚不敢大意,提醒說:“皇爺,早年利瑪竇在京城宣武門內迤東順城街購置房地產,建“南堂”,東林文官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