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年視窗期(第1/2 頁)
少頃。
兵部尚書孫承宗,侍郎陳奇瑜,楊嗣昌,京營提督朱童蒙,協理李邦華,李春燁,連同孫元化,梅之煥,鄭崇儉等。
至於同為軍機處官吏的範景文,申用懋,分別去北南巡視軍隊。
來時,孫承宗,朱童蒙,李邦華等獲悉王國興回京,幾人綜合各方資訊,最大可能是建奴向林丹汗動兵。
幾人集思廣益,也陸續商議出策略。
乾清宮。
朱由校給孫承宗,朱童蒙,鄭崇儉等賜茶賜座,道出王國興偵查回來的訊息,直言道:“諸卿,王國興率錦衣衛冒險潛進蒙古偵查,發現林丹汗率部西遷,沿途興許邊塞的喀喇沁部,土默特部發生戰鬥,危及北方邊境,朝廷是主動出擊,還是作壁上觀?”
蒙古內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建奴選擇做黃雀,他希望大明做漁翁,趁機分杯美羹。
怎奈大明軍事拉胯,是大明致命缺陷。
目前,京營,五軍都在訓練中,尚未形成強悍戰力。
聞言,孫承宗,朱童蒙,李邦華等低聲討論。
皇帝言語果決,給出主動出擊和作壁上觀二選一。
孫承宗等非常清楚兩個選擇分別意味什麼。
主動出擊,即表明蒙古內亂,建奴虎視眈眈時,朝廷和喀喇沁,土默特共進退,甚至派兵出關助戰,掠奪他部的土地,人口和牛羊。
作壁上觀,即無視蒙古內亂,對來自蒙古的任何訊息都置若罔聞,包括將來順義王之孫卜失兔的求援。
表面上,這是兩道選擇,實際上,孫承宗,李邦華為首的武官非常清楚,這是朝廷兩條不同路線的選擇。
明初,太祖,成祖時,對外策略是拓地御邊,土木堡後,變成斂兵守塞,攻守之勢異也,導致明軍對外擴張日漸保守。
此番,皇帝給出兩個選擇,分明有意改變斂兵守塞的策略。
嘉靖朝以來,邊軍軍力衰弱,朵顏三衛漸漸融進土默特部、察哈爾部、喀喇沁部、科爾沁部、內喀爾喀部。
內喀爾喀部,科爾沁部或歸降建奴,或和建奴眉來眼去,所以,朝廷決不能再失去土默特,喀喇沁兩部。
討論片刻,孫承宗仰頭,側首向王國興詢問:“王千戶,你確定訊息來源準確嗎?林丹汗是否率部啟程西遷?”
王國興目不斜視,斬釘截鐵道:“稟大人,卑職率領百名錦衣衛,分成二十小隊悄悄北上秘查。
其中三支小隊從不同部落偵查到訊息,更有支小隊目睹林丹汗率部啟程,所以,訊息毋庸置疑。”
孫承宗微微頷首,內心頗為吃驚,以前錦衣衛是戰場的千里眼,順風耳,常偵查到敵方訊息。
這幾年,錦衣衛自甘墮落,活動範圍侷限於大明境內,此番經過陛下整頓,竟然遠赴塞外,偵查到如此重要的訊息。
此次王國興帶回的訊息至關重要,否則,等薊鎮,宣府,大同傳回訊息,黃花菜都涼了。
孫承宗當機立斷表態:“陛下,臣支援主動出擊。”
“臣附議。”
“臣附議。”
“臣反對。”
“臣反對。”
李邦華,鄭崇儉,陳奇瑜,楊嗣昌,孫元化,梅之煥等態度鮮明。
幸好支援主動出擊者,多過作壁上觀者。
朱由校目光掃過幾人,開門見山說:“諸卿有支援,有反對,理越辯越明,諸卿各自說說支援出兵的理由,和不支援出兵的理由。”
聞言,孫承宗出列道:“陛下,臣認為必須主動出擊,所謂主動出擊,即聯合乃至整合蒙古,理由麼,其一,林丹汗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做法,蒙古各部希望他抵抗建奴,他卻選擇攘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