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共和輕聲(第1/4 頁)
社會是指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換而言之,一個社會的變化必然是從經濟基礎改變為開始的。
自17世紀下半葉(由於皮特斯一世改革的成果),囉薩帝國經濟生活中出現手工工場等新現象。這是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是資本主義的發端。到了1844年,歷經近200年時間的積累,在帝國內部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
19世紀中期,囉薩帝國也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發展工業,手工工場第一次變為了工廠。
飛速發展的生產力,劇烈變化的生產方式,更為複雜的生產關係……這些都渴求著新生,呼喚著改變。
首當其衝的就是農奴制。
有一句話叫“農奴制下無工業。”
農奴制中,農奴基本被繫結在莊園,而封建領主或農奴主(地主)生殺大權在握,死死地控制著農奴。地主佔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絕大部分生產資源,並部分佔有農奴。而農奴從農奴主手中分得一塊份地,作為代價他們必須無償耕種領主土地,服各種勞役,並上繳大部分勞動產品。
這種關係極大的妨害了農奴生產積極性和生產力的發展。同時,被繫結的農奴無法從事其他行業,生產方式也難以進步。與此同時,農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勞役地租,輔以少量的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這也妨礙了商業發展,市場不發達,進一步限制了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
農奴制極大的減少了工人數量,限制技術發展。同時,農奴制還將市場壓縮,資金難以迴圈維繫。而我們都知道,工業化三要素就是勞動力,資金和技術。
所以說“農奴制下無工業。”
這讓越發強大的資產階級不滿。
在這個世界,囉薩帝國境內爆發的“茶會事件”讓資本家登上了政治舞臺。同時,沙皇罕見的讓步讓資本家們打心裡感到高興和支援。
羅傑除外。
作為軍校出身的羅傑,他向來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摩自己的敵人。他不認為沙皇會真正的讓步,他依舊堅持這是一個騙局。
“莫忘了!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曾在帝國實施'開明專制'的改革措施,但她主觀上不過是想利用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改革來鞏固封建貴族的利益和沙皇統治罷了。農奴制在此期間被加強,使日後帝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羅傑聲嘶力竭的呼喊,希望大家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這不斷加強並鞏固的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為我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這難道不是近代以來我們始終落後於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嗎?”
然而,激烈的宣言被其他人所厭惡,猜忌的論調被理想家所鄙夷。同時,便衣警察早已盯上了羅傑。隨著這些不當言論的發表,即便沒有在公共場合說,羅傑依舊被警告,拘留和扣押。
要不是羅傑是各方勢力角逐的點,他早已經失蹤了。
在多方勢力的博弈下,羅傑還是被保釋出獄。
這些事的發生非但沒有提醒其他人,反而其他人還用這件事調侃羅傑。於是,羅傑的理論就被戲稱為“猜忌革命論”和“狹隘經驗論”。平白無故的汙衊,空穴來風的誹謗以及毫不掩飾的譏諷,都傾瀉到了革命派身上。
實際上,羅傑說的沒錯,沙皇的政策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為封建農奴制國家服務的統治目的之上的。蘇壴水透過的職業警察法案讓沙皇的困控制力大大加強,出版物審查制度也控制了輿論,操控著人們的思想。
但是人們只會聽他們願意聽到的。
以羅傑為代表的革命派被孤立了。
論激進,他們不及激進派。激進派老是派人計劃刺殺沙皇,看不起革命派苟且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