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臨嚥氣的可憐(第1/2 頁)
李善跟在皇帝身邊,日常學習處理政務。 所有的奏章分三類。 第一類,前頭按照陛下的旨意擬旨,需要蓋印的,包括後宮位份升降,前朝官員的官職變遷,還有一些宴會支取用度上的批准。 這些奏章大部分皇帝看一眼,寫個準字,蓋個印就好。 第二類,就是各地都督,刺史呈上來的各地日常奏報,番邦國書。 這些東西是朝廷掌控整個大唐和周邊番邦現況的,內容非常之多,從民生、經濟到軍事佈局,還有一些官員對於同僚的舉報,對改善當地現狀的諫言。 這些是需要尚書省自行處理之後,篩選總結,將重要的奏報和議題,呈給皇帝處理的。 第三類,就是朝廷根據國運民生情況的反饋,準備做一些重大的改革或者舉措的,需要上大朝會商議的議題。 這種都是提前皇帝在朝堂上提過,將議題佈置下去,先讓朝廷官員們各抒己見,先行發表見解的奏章。 這些奏章為了說服皇帝採納自己的建議,往往有大量的統計資料,又是引章據典又是押韻的駢賦行文,基本就沒有薄的,看起來十分的耗費時間。 李善身份太子,跟隨皇帝學習處理的,主要就是第三類,在皇帝處理前兩類的時候,他在一旁先將第三類看完,然後給皇帝寫一份自己的決斷奏章。 奏章的內容,從因為誰誰的諫言,自己又是從哪裡考量做出的決斷,都要寫清楚。 等皇帝自己看完了之後,再將他的這一份看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 大部分時候,李善的決策都很符合皇帝的預期,欣慰地誇獎他兩句。 “高句麗不夠硬氣,先前不顧朕的勸告,說朕多管閒事一意孤行的時候,難道想不到會有今日? 現在我大唐連船都造好了,糧草也都提前集結到邊境了,他派使臣來朝貢求和?早幹什麼去了?!” 皇帝一邊看著奏章一邊不滿地嘟囔,濃黑的鷹眉皺了起來,文氣的臉便多了幾分兇狠。 昨日他將高句麗派來使臣直接扣押了,見都沒見。國書倒是遞了上來,朝中的風向便又有些變化。 他抬眼瞧了一旁的太子李善一眼,說: “小九,朝中是不是又有許多人勸朕放棄討伐高句麗?” 太子李善連忙放下了手中正在研讀的奏章,恭敬地說道: “倒也不是很多,主要是舅舅長孫無忌和一些文臣在勸。武將大部分都支援。” 皇帝“嗯”了一聲,說: “倒是在意料之中,你呢?你支援還是不支援?” 太子李善聽聞,瞧了一直在皇帝身旁,整理分類奏章的武柔一眼,垂下了眼睛說道: “私心裡,自然是不希望父皇去,御駕親征到底路途遙遠太辛苦,況且兒臣對監國沒有太多信心……公心上……” 皇帝偏了偏腦袋,一隻手伏在案几的邊兒上,無所謂地說: “朕知道你孝順,但是以後私心就不必說了,也不必想,你只管考慮公心為上,接著說……” 李善柔和的唇角抿了抿,垂眸說道: “將作大監閻立德,專門設計建造的戰船兩百多艘,耗費不少人力物力,船隻壽命有限,而且先前那些調動兵力,徵集的糧草,都是損耗,這情形,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若不然這一回,便是虧了。 況且,那高句麗見風使舵,言出不隨,狡猾多變,這一回退兵不打,沒讓他們吃到苦頭,等大唐放棄討伐,他們很有可能又會捲土重來,繼續在朝鮮半島上吞併百濟和新羅。” 皇帝點了點頭,說: “你這不是想得挺明白的麼?那你還猶豫什麼,看你神情剛剛還不情不願的?” 李善微微低下了頭,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李善緩緩說道: “父皇……很多時候,心裡頭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自己願不願意做,願不願意付出行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兒臣心裡頭惰性深,遇事就想隨緣,得過且過。這毛病恐怕改不了了。所以,想請父皇為兒臣挑選一個果敢的親王在旁輔佐,就像從前,父皇教育我輔佐大哥一樣。” 皇帝聽到李善提到了老大李承乾,明顯整個人就落寞了下來,眉眼間明顯帶著傷心。 他看著案几上堆放的奏章,似乎因為心亂,眼神都開始無處安放了。 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