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戰將起(第1/2 頁)
17團的團長是孔捷,他和李雲龍的關係可不一般,是一個班裡混出來的弟兄,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在他們的心裡那可是太清楚了。 老戰友,互相起外號是常有的事。 李雲龍就叫孔捷為:孔二愣子。 其實“二愣子”是北方地區民間的一種俗語,它的意思就是形容一個人不僅愣頭愣腦,而且還認死理。 不僅如此,“二愣子”在做事方面還缺少考慮、做事不計後果。 其實,孔捷打起仗來也並不是不動腦子,否則也坐不上團長的位子。 這一次,旅長命令自己來打武鄉,他正在琢磨怎麼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攻佔武鄉呢。 他想到了利用武鄉的我方地下組織,或者利用黃鞋軍,正在思考如何具體實施。 忽然聽得武鄉城外響了幾槍,他抬了下頭,皺了皺眉,沒當一回事。 這個年代響槍的事太司空見慣了,哪怕在解放區,都能聽到槍聲,更不要說在解放區外了。 或許是哪支部隊在打鬼子運輸隊的主意吧。 又過了一會兒,武鄉城邊又響起了鑼鼓和軍樂聲。 還在反覆唱著一首歌,這旋律還挺好聽。 孔二愣子不由得愣住了。 這是鬧的哪一齣啊? 這時,有戰士到指揮車前報告: “報告!武鄉的鄉親們,和原黃鞋軍的組織下,在城東列隊歡迎我軍入城!” “知道了,先讓戰士們不要輕舉妄動,原地待命。” “是!” 涉及到幾千名戰士的安危,孔捷不敢直接下令入城。萬一這是鬼子的計策,那損失可就大了! “報告!城西偵察員傳來訊息:近兩百頭鬼子出城向西邊逃跑了。”又有戰士來報告。 “知道了。” 又想了一會兒,再和參謀長、政委商量了一下。 “來人,傳我的命令:放飛無人機,密切監視周邊各方動向。 一營全部上車,緩慢開進城內,然後穿城而過,在城西佈置防禦陣地; 之後,二營開始進城,在城內轉一圈,從城南出城,佈置陣地; 之後三營進城,同二營一樣轉一圈,在城北佈防; 炮兵營原地佈置幾處炮兵陣地。四營為總預備隊。 我隨一營率先入城;參謀長隨二營入城。 政委不入城,隨炮兵營行動。 入城的部隊要沿途檢視有無伏兵,萬萬小心行事。 如果有什麼意外,我和參謀長無法指揮部隊時,由政委接替指揮。” 傳令兵記錄命令後,給孔捷看了一遍,孔捷確認後,這才去傳達命令。 二十分鐘後,孔捷換乘一輛步戰車,開啟頂蓋,露出上半身。 身背大刀,威風凜凜地率領部隊駛向武鄉。 將指揮車留給了政委。 到城外,看到鄉親們熱情地揮著手,黃鞋軍們敬了個不怎麼標準的軍禮。 孔捷也敬了個禮,向鄉親們揮著手,還抱了抱拳。 內心裡非常緊張,眼睛抽空向各個方向看去,檢視有沒有什麼異常。 好在一路有驚無險。孔捷這才鬆了一口氣。 安排好一營後,孔捷又乘坐一輛步戰車,趕到了三營。 三營入城後,孔捷才從最後一輛步戰車下來,親切地接見了群眾代表和黃鞋軍們。 感覺歌曲很好聽,又讓黃鞋軍唱了幾遍,把詞記下來。 讓兩名戰士送一名唱歌不跑調的黃鞋軍到旅部,把這首歌傳唱開來。 之後,孔捷將這些黃鞋軍暫時編入新兵營,協助運送物資。 雖然他們現在表現很不錯,但畢竟還不是八路軍,而且都是有過前科的人。 忠誠度、紀律等方面還不確定合格不合格。不敢讓他們繼續守衛武鄉。 否則的話,總感覺由他們守武鄉,就如同慢性闌尾炎,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發作。 以後這些人如何處置,等打完仗,由旅長定奪。 武鄉的治安,由原地下組織成員負責。這部分人是可靠的,而且孔捷打算將武鄉居民轉移安置。暫時遷移進解放區安置。 以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現在的武鄉,連城牆都基本沒有,打這種大型阻擊戰,據城而守,還不如守在城外。 17團以一個營分別在長慶、趙莊、書社建立阻擊陣地,阻擊太原、榆社來的鬼子; 一個營在城西建立了三道防線; 一個營在城西南建立了三道防線。 無人機日夜不停偵察敵情。 迅速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