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2 頁)
說完,他長嘆一聲道:「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場長和農技員水平低,數量少,非但兩季稻的技術掌握不了,各種農業技術掌握的也很不夠!」
「那怎麼行!」馬一龍一聽就急了。聽到這麼多土地要被糟蹋了,他的心都碎了。紅著脖子對趙昊道:「你知道嗎?這地伺候好了,事半功倍,伺候不好,事倍功半。產量能差出幾倍去!」
「這麼誇張?」趙昊咋舌問道:「那由孟河先生來掌管,一畝地能產多少?」
「那得看百姓的配合程度……」馬一龍嘆了口氣。他在溧陽的威望已經夠高了,可老百姓分散的家庭生產模式,有限的接受能力,都註定了他沒法直接指揮他們統一行動,只能以指導為主。能聽進多少去,全看農民個人悟性了。
就這樣,他還能把溧陽每畝地的年產量提高一石!在旁人看來,這已經是個奇蹟了。可馬一龍卻十分不滿意。
因為他務本書院的這幾百畝田,平均年產量在八石,足足比縣裡高出兩石去。這還是許多學生不會伺候地,或者總是偷懶的結果。
馬一龍親自侍奉的土地,年產穩穩超過十石。史繼志等得意弟子,也都能達到九石。
他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想看看如果統一採取嚴格管理,到底能不能複製務本書院的高產。
如果不能,自己追求的就毫無意義。
反之,則死而無憾。
……
所以當馬一龍聽完趙昊農莊的管理結構、獎懲制度後,整個人都坐不住了。
去崑山!那裡就是自己最好的試驗場!
「多了不敢說,早稻三石,晚稻四石敢打包票。」馬一龍斬釘截鐵道。
「那一年就是七石……」趙公子驚得筷子都掉在了桌上。
六十萬畝地全種兩季稻,一年就能收四百二十萬石!
當然,有一半的土地是要種桑樹和棉花……因為這兩種經濟作物的獲利,是種糧的兩倍。
當初趙昊根本沒打算靠種糧獲利,他指望的是桑棉之利。
可馬一龍這一番保證,讓他單單種糧都可以發大財了……呸,才沒有,本公子又不是為了發財。
「只是……」不過這位神農的顧慮,也真不是一般的多。他又看看自己的書院,還有那些扛著鋤頭準備下地的學生,有些犯難道:「我這些學生怎麼辦?」
「當然是一起去了!」趙公子可是存了打包帶走的念頭,大笑道:「把務本書院搬到崑山去,咱們把規模擴大,一批一批的培養農技員!還可以不斷派回溧陽指導農民脫貧。」
「而孟河先生指導農業之餘,還可以藉助研究中心的力量,進行農業研究。農業研究有了成果,先在江南公司試驗,成功了就可以在江南乃至整個大明推廣!這,難道不是孟河先生的理想嗎?」
「是。」馬一龍終於無話可說,點頭道:「就這麼辦。」
第九十六章 莊稼一枝花
見山長終於鬆口,務本書院的學生們都鬆了口氣,一個個暗暗歡欣鼓舞,只覺苦日子終究到頭了。
真相雖然殘酷,但事實就明擺在那裡……能像史繼志那樣,可以從農活裡體會到強健體魄、磨鍊意志,讓文章更真實有見地、凝練接地氣等諸多好處的,終究還是少數。
大部分讀書人只覺得種地是一種折磨。
這也無可厚非,有幾個讀書人願意整天撅著屁股在地裡忙活啊?還不都是衝著馬一龍學問高,又在教育口乾了半輩子,是不折不扣的科舉權威嗎?
他們打的算盤是,在務本書院哪怕只用一半的時間念書,也強過讓那些二把刀指導學業,更比自己閉門造車強得多。
現在趙公子答應他們,去崑山後會讓玉峰書院的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