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場火災(第1/2 頁)
由於火勢不大,隔壁商戶便來討要賠償。麵包店老闆提議可以幫忙滅火,賠償可以但只能用麵包頂替。
隔壁商戶顯然並不滿意,於是乎便威脅要叫來警察,期間更是趕走了前來救火的社會志願者組成的消防隊。
在雙方爭執之際火勢又起,然而這次兩家合力也無法撲滅眼前的火災,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蔓延到更多商鋪,此時無奈之下兩家只能尋求地方政府組織的消防隊幫忙。
但到了靠近街市的消防局才發現消防隊已經出動去撲滅另一場火災了,他們只能去花錢請職業消防隊。
這些職業消防隊大多都有政府背景,而官方的城市消防隊與其也極有默契,會故意分潤業績給前者。
眾所周知職業消防隊講究的是一個有償滅火,火勢越大報酬越多,火燒越久生意越好。
所以消防隊坐地起價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一來二去火勢蔓延到了燈油廠,眾所周知油罐起火在今天也是十分危險的。
於是乎消防隊選擇了直接跑路...
然後這場大火就從商業街蔓延到貧民窟,又從貧民窟燒到了中心外圍的貴族居住區。
各大家族立刻叫來了自家豢養的消防隊準備一展身手,甚至還有閒來無事的貴族子弟登上高樓進行圍觀。
要說這些貴族家的消防隊確實是豪橫得狠,配備的一律都是最新式的蒸汽泵動消防馬車,消防員也都是清一色的青壯。
就在他們要大展身手的時刻突然發現消防栓裡沒有水...
消防栓是1801年的發明,此時整個歐洲也沒有幾個城市普及了這項發明,但這對維也納的貴族區來說並不算什麼。
不過早期消防栓並不是連結自來水管道,而是一個大水桶裡面可以裝很多水那種。
此時消防栓裡沒有水顯然是平時負責維護的工人疏忽了,當然也有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維護,甚至連桶都不存在。
無論怎麼說此時消防隊只能跑到貴族家裡接自來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同樣滅不了近火。
火勢還是燒到了貴族區,好在貴族居住區大多是石質建築,同時也有預留的放火隔離帶,最終火勢算是被控制住了。
這件事也堅定了弗蘭茨整改消防隊的決心,根據後世的經驗,也為了防止相互推諉,甚至自己放火刷業績的極端情況,弗蘭茨決定在城市中心區域取締所有非官方消防隊。
這個做法聽上去十分極端,可能不利於多元化導致效率低下、覆蓋面不足、社會參與度降低、增加政府負擔等諸多問題。
但實際上一個國家的消防隊如果連城市的火情都應對不了,這個時候不該尋求民間和外國專家的幫助,而是該解散它。
而且與相互推諉、惡意縱火、胡亂指揮等各種亂象相比,增加的那些成本根本不值一提。
事實上在責無旁貸且有國家保證的前提下,官方消防隊的效率出奇的高,很多人都無法想象這還是那些拿錢不幹活的懶漢嗎?
當然消防隊出場只是最後被逼無奈的選擇,十九世紀的城市火災大半源於人們防火意識不足和基礎建設的落後。
所以弗蘭茨一方面打算從教育和宣傳入手增強民眾的防火意識,另一方面則是仔細地規劃城市建設。
總之煤氣的應用將有助於減少城市火災,只要煤氣管道別發生類似冬木市那樣的爆炸就行。
面對短期內的石油過剩,弗蘭茨想到的辦法是搞內燃機。
其實內燃機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
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