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均分土地,地主老財們的三條選擇(第1/2 頁)
(各位書友,這幾章是過渡章節,主角接下來會佔領西夏、吐蕃、大理、安南,但佔下的土地需要人來守。喜歡看戰爭情節的書友,稍微等等)
片刻之後,趙桓心道:
“這也不能怪李若水,畢竟他是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古人。”
實際上相對於其他的臣子,李若水反倒是最適合之人。
李若水除了性格正直,心懷大宋之外,非常愛好學習,對於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極強。
當然,他的侷限也很明顯,不實際摸索個幾年,說教沒有任何效果。
想到這裡,趙桓淡淡說道:“清卿,朕有個方略,這便一同商議商議,你如有不理解的,儘可問朕。”
“但是,方略必須一步步操作起來,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驗證真理。”
這個話趙桓以前也和李若水說過,他拱手道:“陛下教誨的極是,臣必定多多實踐。”
“清卿,方略大致如此,你且記好。”
李若水拿起毛筆,“陛下請講,微臣這就一一記錄。”
“首先朕要明確一點,征討太原的軍務事宜,清卿不需要太多操持,自有軍馬司、武備司安排。”
“你唯一需要配合的,便是人手調配,朕也會提醒聶昌自行解決。”
接著,趙桓指指腳下地面:“清卿也知道,華夏曆朝歷代,土地永遠是核心。”
“北方歷經戰亂,民眾奇少,那麼,首策圍繞土地,有了土地之後,接著就是移民。”
“我大軍每佔一城,便清量土地,尋找合適時機,收回所有的土地,然後給農戶均分土地。”
“而東南諸路以及中原,自願移民北方者,賜予土地,免稅免徭役三年。”
“至於原有所佔之地的大地主,朕有三條選擇給他們。”
“啊?丈量土地?”
“均分土地?”
“移民?”
李若水聽到均分土地,先是無比震驚,接著又大為興奮。
他知道均分土地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華夏曆朝歷代,除去周朝之外,皆逃不過三百年魔咒?
一切問題的核心,仍然是土地和財政。
所有偶然和必然的事件,造成王朝大更迭的大事件,都和土地有密切的關係。
而財政,實際上也深受土地政策的影響。
“沒錯!均分土地,免稅,補貼”
趙桓繼續說道:“老財們的第一個選擇,就是向工商業發展。”
“平陽城作為改革試驗田,朕可以給工商業免稅,甚至可以獲取補貼。”
啊?
補貼商賈?
李若水更加震驚。
敢情陛下這方略一套一套的,分明是早已構思成熟。
只是,這也太駭人聽聞了吧?
商賈從來都是朝廷打壓的物件。
歷朝歷代,不薅羊毛吃羊肉就好,哪裡還有什麼商賈補貼之說?
趙桓微微一笑:
“清卿啊,那些大地主的土地,雖說有很多是強取豪奪而來。”
“但是,他們大多數還是一代一代積累起來,所以,朕也要為他們考慮。”
“如果工商業免稅,甚至還有補貼,再加上回收土地的政策,你說,他們是不是願意朝工商發展?”
李若水道:“陛下,那是自然。”
趙桓又道:“這只是大地主們的第一個選擇。”
“第二個選擇,新佔之地的土地置換。”
“接下來,大宋所佔的土地會越來越多,只要讓出手中原有土地,老財們就可獲取三倍之多的新佔土地。”
李若水已經有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