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請祖宗回家過年(第1/2 頁)
在東北地區還有這樣的一個傳統文化,那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請祖先回家過年,讓已經故去的家人們回家過年,一大家子,不管是大大小小,還是老老少少都要跪在祖宗牌位前面行三拜九叩大禮參拜,家族裡的傳承是這個家族後代生生不息的牽連。拴馬杆、吃餃子、放鞭炮,發紙……無論是人間,還是天上都透露著為子子孫孫,對孩子們祈求美好與祝願。
中華美德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啥時候不能忘記列祖列宗,是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家人不分大小,不分老少,是忠良將後,還是地位顯赫,在大年三十這一天,都要統統行大禮,這不僅僅是對滿門祖先的敬重,更是對中華傳統行大禮的紀念。祭祀祖先,供奉祖先是國人農曆新年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請祖宗回家過年這個民間傳統習俗家喻戶曉,代代追隨。
在過年的種種習俗裡,其中祭祖的各種情節是最有特色,最震撼人心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忙閒,在農村都要磕頭拜祖這一習俗都是必須的。
進了臘月,過了初八就開始為過年而忙碌著,不是有那句話嗎?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也反映了快要過年的繁榮景象。在年三十這天一家老小都格外緊張而興奮。
下面我就講訴一下我們家是怎樣過年的,一大早我媽把我和孩子叫起床,
“老兒子,麻溜的,中午十二點前把對聯貼好,咱家每個門都得貼上,有對聯,有橫批,還有掛彩(一種用彩紙做的剪紙,裡面是年年有餘或恭喜發財這樣的字樣),門的中間貼上一個大福字,豬圈、雞窩、倉房都要貼。院裡還要掛上燈籠,讓老祖宗回來過年,看著我們子孫後代日子過得好,他們也不用擔心。”
每年過年,我都忙的不行,從臘月二十九就要開始忙活各種活,做各種供品,我家是旗人,供奉的是五個人頭的神位,這五位神分別為:眼光娘娘、虎頭爺、關聖帝君、灶君、土地神。我們旗人與民人的家堂畫有所差距,民人的是兩個老頭老太太,也就是所謂的高祖爺,高祖奶奶。
從供品上也是有所差距的,我每年都蒸十個大花饃,上面放的大棗,還有壽桃,又做了五碗高供,有炸魚,方肉,白菜,豆腐,炸粉條,其餘的供品就是水果和好酒好煙這些東西。
三十這天上午起來洗洗臉刷刷牙,簡單的洗漱好以後,把祖先堂的對聯貼上,貼完了對聯,請出祖宗匣子,把放了一年的老家堂請出來擺好,按照俺們旗人的規矩,老祖宗一定要供在西大山正屋正對著門的位置,宗譜上按照輩分,寫著家族裡故去先人的名字,遵循左昭右穆的形式,男人在左邊,女人在右邊,如果在這一年裡有的家人走了,無論輩分大小,誰先走的,都要把名字寫在小紅紙上,然後貼在對應的位置。等過了三週年以後,才可以揭下紅紙把亡人的名字填寫在家譜軸子上。
“過年過的是啥啊?不就是要請祖宗回到家裡過年,然後讓老祖宗回來看看兒孫後代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好也讓他們放心。誰先走了,誰就是祖宗。”我媽說這話時,就好像這些老祖宗就在眼前,像真的一樣。那掛在西屋正位的宗譜不由得讓你重視這個傳統節日。過年的喜慶氛圍也就從掛上這張宗譜後在屋子裡瀰漫開來。在祖宗面前,說話要小心,不能讓祖宗看了傷心……一切都要謹慎從事。據說祖宗是“騎馬”回家過年的
我們家一向把祖先這事兒看得十分神聖。中午這頓飯叫封運飯,也就是把這一年的好運都封在家裡,有利於過日子,一年四季都有個好運氣。除了那些供品以外,我媽則是每做一個菜,都要盛出一小碟,放在老祖宗下面的供桌上,擺好,菜上面插上一支紙花,作為裝飾。
三十的晚上,要從請年開始。所謂的請年,說白了就是到墳地請已故的先人回家過節。要是墳地不在這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