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 愛(第1/2 頁)
餘暉正在注視著意識之中的孤鳴。
由於過於專注,他不自覺地湊近上前,然後感覺自己被什麼無形的力量阻攔了一下。不用想,肯定是古輝在阻止他靠得離對方過於接近。
也許是不想讓餘暉驚嚇到對方。
顯然,餘暉是透過古輝的意識來感知對方的。這種感覺很難用三維生物能夠理解的方式來形容,非要說的話,就好像是身處在一個無邊無際的虛空裡。
這個虛空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質,對於三維生物的感官而言,通常就形同不存在。
但是,它當然是存在的。實際上,這個超出了三維生物感官能力的無盡虛空,就是古輝無邊無際的意識所在。
人沒有辦法以物質形態的方式觸碰到這片虛空,但是當人的意識“觸碰”到這片虛空,就可以與之產生連線。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進入了一片無限廣闊的以意識形態存在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沒有任何物質存在,但是一切的物質形態都能夠透過這片虛空來進行連線。
這裡,便是一切誕生的本源,是一切物質得以存在的根基。
或者可以說,世間的一切,就是這片無盡的意識虛空進行具現化之後的產物,或者說現象。
能量就是質量,質量就是能量。然而,倘若追根溯源,既然能量是守恆的,那麼,原初的能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對於古輝而言,答案非常簡單。因為,祂就是一切的本源。
在祂這裡,意識、能量和物質,三者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換言之,祂只要將自身的一部分意識轉化為能量或者質量形態,世界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當然,人類往往很難認知到這一點。在人類的認知裡,往往會誤以為這個世界是一種死物,是一種沒有生命的地基。而在這個沒有生命的地基之上,依附著各種形態的生命。
而在古輝的眼裡看來,事情可能剛好相反。
這個世界本身才是活物,而在這個世界中的那些依附於物質之上的存在,還算不上是生命,或者說只是蛻變到一半的生命。
因為意識、能量與物質,這三者本質上是一回事。所以,在以物質與能量構成的這部分世界中,自然會有一小部分物質或者能量,自發地轉化成了微弱的意識形態,如同無盡滄海之上的點點熒光。
這便是人類認知當中的“生命”。
但是,由於這部分微弱的意識通常處於一種半轉化的狀態,所以往往會與一部分物質或者能量處於難分難捨的融合狀態,嚴重地依賴著這部分物質或者能量才能存在。
所以在古輝的眼中,這部分意識還不算是真正地誕生了。
儘管如此,這些意識仍然是從祂自身之中衍生而來的意識,從本源上來講實際上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在古輝的眼中,這些意識與祂自己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非要說的話,也就是一個體量的區別。是不同體量的同一種存在,而不是從本質上就迥異的不同存在。
當然,這些意識非常地微弱。
當古輝這樣表述的時候,祂並不是在表述一種高低或者優劣,祂只是在說一個客觀事實。
因此,當那一部分以人類能夠認知的能量或者物質形態的世界,再度迴歸到純粹的原初形態時,在人類看來,這就是世界的湮滅。
當然,世界並沒有湮滅。
它既沒有消失,也沒有受到任何損傷,它只不過是轉化成了另一種形態。而只需要古輝一念之間,世界又可以重新形成。
無非就是再轉化一下形態而已。
對於祂而言,這並不是什麼難事,只不過就是一轉念的事。
這就是祂對於生死、對於世界、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