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第1/2 頁)
像宋家這樣既沒有路引,又無法證明自己身份的災民,肯定是不能進城的。
而且昌高縣令廉正嚴明,他們這些小吏也不敢冒險引外人進城,若是查出來,他這個差事肯定也是保不住的。
聽吳家小吏跟城門處的那些人說辭一樣,宋家人雖有心理準備,卻也十分失望。
吃了那麼多的辛苦,到了昌高門口卻還是進不了城,大家的失落可想而知。
葛嶽衡見眾人神情沮喪,趕緊說道:「不過,我表叔可以幫你們開一張路引,寫明你們的來歷和身份,如果你們離開昌高,在別處便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不會受限制了。」
葛嶽衡沒有說的是,葛文清聽說宋家人不能進城,幾番請求吳家這個做小吏的表弟幫忙,又信誓旦旦地保證宋家人只是逃荒的普通百姓,絕不是亂民,這才求得表弟答應幫他們開一張路引。
宋家人聽說葛家可以幫他們弄到路引,都是眼前一亮。
他們被困在這裡,無非就是因為沒有路引和任何的身份證明,如果能夠拿到路引的話,他們就可以像朱家人一樣,被官府統一安置。
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路引只能從昌高縣這裡開出來,他們要拿到路引,就要離開昌高。
可是要離開昌高,他們又該去哪兒呢?他們連自己要去哪裡都不知道。
葛嶽衡見他們神情茫然,便問道:「宋大伯,你們可有想去的地方?若是暫時沒想好,我爹倒是有個主意……」
原來葛文清知道宋家人無處投奔,又不認識路,便替他們想了個去處。
葛文清前幾年曾在海州府的定陽縣教過幾年書,深得主家賞識,即使回了興陵,兩家依然書信來往頻繁,那主人家大有將葛文清視為知己之感,私交甚好。
定陽縣那裡有山有海,地多人少,又有葛文清的書信,肯定能安置宋家人。
宋家聽了又燃起一絲希望,忙感謝葛文清替他們想得周到。
只是定陽縣有幾個缺點,第一,去那裡要繼續往北走,定陽縣離昌高尚有七八百里的距離,如果要去那邊,宋家人又要長途跋涉。
第二,那裡臨近關外,民風要比齊陽府這邊彪悍,宋家人過去只怕會不適應。
第三,定陽縣那邊氣候與興陵不同,冬天比興陵和昌高都要冷得多。
眼看現在已經是八月份了,他們若是要去,就要儘快上路,否則拖久了天氣更冷,路上可就要受罪了。
葛嶽衡說完這些覺得內疚,又起身向大家團團一拜。
「我父親說,若不是宋家出手相助,我們全家老小勢必不能保全,宋家於我們葛家有活命的恩情,我們卻無以為報,只能想出這樣的主意,實在是愧對恩人。」
葛家一家老幼婦弱,如果不是宋家人一路照看,他們肯定很難走到昌高的。
這樣的恩情,葛文清和葛嶽衡都牢牢記在心裡。
可是他們初到昌高全無根基,也是要依靠親戚過活,雖有心幫助宋家,卻只能盡綿薄之力。
見葛嶽衡說得真誠客氣,宋大莊趕緊把他扶起來。
「葛家大侄子,你說這話可是要折死我們了,你爹能替我們想得這麼周全,已經是很難得了!」
葛家自己也是寄人籬下,能拉下臉為他們求情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更何況葛家老太太還病著,葛文清卻還沒忘了他們宋家,這已經讓宋家人很領情了。
宋王氏也說道:「好孩子,我知道你們過得也艱難,能幫我們這麼多我們已經很感激了,回去一定要替我們一家給你爹多多致謝。」
宋大莊想了想,說道:「路引的事,你容我們再商量商量,行不行?」
葛嶽衡知道這件事不是當場就能決定的,便說過兩三日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