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2 頁)
「哇,好大的樹雞子!」
不知道是誰嚷嚷了一句,正好就在劉青山身邊不遠,他也湊上去瞧。
只見在一棵柞樹的側面,生長著一簇鮮艷的菌類,色彩十分醒目,正面是橘黃色,背面乳白,層層疊疊,足有臉盆大小的一團。
這玩意的學名叫硫磺菌,老百姓叫它樹雞蘑或者樹雞子。
一來是因為這種菌層層相疊,跟雞冠子似的;二來則是因為味道鮮美如同雞肉,是有名的素裡葷,因而得名。
一簇樹雞子,就裝了差不多一筐,大夥更來勁了。
只有張杆子,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採兩個蘑菇,就抬頭望望天,歇上一陣。
他的背簍最小,但是裡面的菌類,卻是最少的。
「杆子,你別總抬頭望天啊,好好幹活!」
張隊長也瞧不下眼,嘴裡吆喝著。
張杆子還真能對付:「誰望天兒啦,俺這是找猴頭呢,嘿嘿,快瞧,那樹杈上有個大猴頭!」
附近的人順著他的手指望過去,果然,在一株柞樹上,長著一團乳白色的東西,毛茸茸的,就像一隻白猿在那探出腦袋。
這就是野生的猴頭菌了,和魚翅齊名,歷來就有「海中魚翅,山裡猴頭」的說法。
誤打誤撞的張杆子,也興沖沖地第一個衝過去,抱著大柞樹往上爬,不過沒爬到一米高呢,就出溜下來。
「一邊去,別礙事。」
張大帥早就從筐裡取出一副腳扎子,往鞋上綁著。
這東西是爬樹的專用工具,別說爬個小柞樹,就算是幾十米高的大紅松,照樣蹬著腳扎子,爬上去打松塔。
林子裡採山,最危險的一項,就屬打松塔了。
這腳扎子結構也挺簡單的,就是一個鐵框,方面套進鞋裡,只是在內側,各有一根鋒利的鋼刺。
爬樹的時候,兩腳輪流向上,鋼刺順著樹皮扎進,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只見張大帥綁好了腳扎子,矮小的身子竄到樹上,靈活賽過猴子,噌噌幾下,就爬到了生長猴頭的樹杈旁邊,抽出綁在腿上的刀子,小心地將猴頭切下來。
劉青山也湊過去細看,這個猴頭不老不嫩,長得正好,有海碗口大小,垂下的茸毛色澤白皙,一點都沒有發老變黃。
湊到鼻子下面,就能嗅到一股鮮美的香氣,叫劉青山都不由得精神一振。
劉青山心裡也不由大讚:這林子還真是一個大寶藏啊!
張大帥則不忙著解腳扎子,而是嘴裡興奮地吆喝著:「媽個巴子的,這猴頭一長就是一對兒,大夥都在跟前踅摸踅摸,肯定還有!」
大夥剛要散開尋找,卻被啞巴爺爺給攔住,他手裡比比劃劃的,叫大夥不要再採。
張杆子還記著被黑瞎子給坑慘的仇呢,嘴裡就編排:「啞巴,你是等俺們都回去了,自個來採了賣錢吧,難怪你攢那麼多錢呢!」
啞巴爺爺也不惱,憨憨的臉上依舊帶著笑,他搖搖手,繼續比劃起來:原來他的意思是叫剩下的猴頭繼續生長,然後自然繁殖,這樣以後林子裡的猴頭菇,就不會絕種。
老輩的趕山人,對待野牲口,從來不會趕盡殺絕,不殺母獸,不傷幼獸,是他們的準則。
就算是對待這些山珍,也都採一放一,本著永續利用的祖訓。
劉青山都忍不住朝啞巴爺爺豎豎大拇指,表達自己內心的敬佩,因為剛才,他也急著想把另一個猴頭採下來,根本就沒有啞巴爺爺這種情懷。
他覺得,啞巴爺爺這樣的人,才是山林真正的守護者!
第53章 美味出深山
寂靜的大森林裡,採山貨的人,依舊忙碌著。
收穫當然越來越多: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