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李之藻來訪(第1/2 頁)
主廳內。張曉看著造訪的李之藻,有點詫異於他的年輕。
“小生拜見張侍讀。沒想到張侍讀能撥冗讓小生進門拜訪。”李之藻說道。
“看你拜帖,你是杭州人士,這次是來順天府鄉試嗎?”張曉問道。
“小生確實是來順天府鄉試,不過放榜已出,小生才疏學淺已經是名落孫山了。現在就在京城遷延,準備在京城找一些書冊帶回家中,如果可以的話也想在京城找一些事情做一下。”李之藻說道。
“科舉之路多艱辛,你也只是火候未到,多練多寫,總是會有有進步的。你是怎麼想到找到我的?”
“張侍讀的幾本書小生都有翻閱,前些日張侍讀在國子監講演,小生得友人協助,得以親臨現場聆聽,聽了以後大有收益,就想著給張侍讀您投一封拜帖,如果不行的話再給您寫一封信。沒想到張侍讀您真的翻起了我這個落第士子的拜帖。”李之藻說道。
“聽完我的課,你能有些啟發,那就是沒有白聽課了。怎麼樣,聽完有哪些想法?”張曉問道。
“小生聽了張侍讀的課,講的是海權。既然有海權,那更應該有陸權吧,當時也有監生髮問對蒙古的對策,張侍讀當時是看到人多口雜,不便言之嗎?”李之藻問道。
“確實有這個想法。畢竟對蒙古的戰略乃是廟堂制定的大政方針,我一個小小翰林侍讀,並不適合討論如此重大之事。但是海權則不然,眼下我大明直接面臨海上的威脅並不算大,就是西夷、倭寇還有一些南洋海盜常來襲擾,雖然劫掠甚多,但是畢竟沒有攻克重鎮的能耐。現在講講海權論,也是想引起廟堂的一些重視,未雨綢繆罷了。”張曉解釋說。
“那倭人可能要入犯朝鮮,這個不算海上的威脅嗎?”李之藻問道。
“這個其實不太算。雖然倭人有許多船隻,但是他們的船隻都不大,特別是沒有什麼像樣的戰艦。所以他們要是想入寇朝鮮,也只是能從距離最近的海登陸,把他們的軍隊運過來。但是倭人並不能派出什麼海軍主力,載著數萬主力直撲兩京。最多也就是襲擾沿海而已。倭人所謂的水師或者說海軍,主要就是靠著招安了九鬼嘉隆為首的一批海賊,所以單論海軍,現在的倭人不足為懼,反而是他們的數十萬大軍是個大麻煩,就算來個十幾二十萬人到了朝鮮,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張曉解釋道。
“小生受教了,張侍讀看來是對倭人瞭解甚多,是對倭人想要入寇我大明內藩甚至大明本土的事情早有預料了嗎?”李之藻問道。
“不可說不可說,天機不可洩露。”張曉打啞謎道。
“此乃軍國大事,是小生失言了。”李之藻道歉道。
“不至於不至於,既然能跟你說,也談不上什麼秘密。只是如果我大明水師再強大一些,其實真的可以讓倭人片舟不敢下海,甚至把大船直接開過去,就可以讓倭人割地賠款求和,更別說對於我大明的內藩有所企圖了。如今時間也來不及了。要是倭人真的敢侵犯朝鮮內藩,只能是在陸地上用我大明的鐵騎和火炮,把倭人打垮了。”張曉說道。
“這倭國無理犯上,自當有王師懲戒。只是這倭國窮鄉僻壤之地,有什麼地值得我大明割嗎?”李之藻有些疑惑不解。
“倭國的平民確實窮,不過倭國雖然偏僻,還是有些物產的,比如……算了算了,這個現在還不好說。現在當務之急,還是先把那個豐臣秀吉伸出來的爪子打回去,最好直接砍掉。”張曉說道,
“張侍讀高見,小生想的淺了所以才有如此多的疑惑,多謝張侍讀不吝賜教。”李之藻說道。
“好說好說,伱願意求學問道,日後大有可為。看了你的拜帖,那我就直呼你的字了。振之,你說還看了我的作品,那你愛看的是哪一本?”張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