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諸位大人暫且不必擔憂銀兩一事,重要的是黃河水患。」鍾離微眼神一閃,「後日到達濟寧府,本官需要確切的辦法。」
至於銀子不夠,那就只能按陛下說的「借」了。
沿河的鹽商各個腰纏萬貫,家國有難,出出血也不過分。
袁崇覺得自己腦中的種種方法如同找不到頭的線球,靈光一閃的電子就藏身其中,偏偏不得其法。
直到聽到一句話。
「疏和堵的效果都不如意,不能疏堵並舉嗎?」
袁崇忽然從地圖中抬頭,望向開口的人。
鍾離熙是真的疑惑,試探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廢棄舊有河道不現實,完全疏通也是同樣的問題,不如分澤?」
「疏堵並舉!」
「分澤!」
袁崇突然開口重複了一遍。
「我有辦法了!」
袁崇將地圖攬到身前,興奮地念叨著。
眾人起身圍在一起,看到地圖上的線路,眼神一同亮起來。
第51章 趁火打劫
袁崇越說越順利,神臺清明一片,完全理清思緒。
「疏堵並舉,挽河東向,使復故道。」
袁崇最後如此總結。
黃河源遠流長,歷經千年,河道幾經變化,形成如今的局勢。
既然一條河道無法解決問題,依靠人力疏通也不顯示,不妨利用好舊有河道。
分澤高漲的洪水,減緩現有河道壓力,屆時再堵塞住白茅堤和金堤,重新決口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如此濟寧府的壓力驟減。
「古河道廢棄多年,但分澤一部分洪水綽綽有餘。」姜師傅肯定了袁崇的想法。
何欽也點頭,「袁大人此法可行。」
比單純堵和疏都要高明,但還有一些細枝末節需要完善。
「袁大人可想清楚黃河主河道定為哪個?」
何欽抬頭問,「舊河道廢棄多年,做河道免不了疏通,以誰為主。」
「舊河道為次。」袁崇說道,「現在的河道雖然抬高,但沉積泥沙鬆軟,後續好清理。」
說到底,袁崇和姜師傅的想法相似。
不想放棄現在的河道。
古人言,「順其自然。」
上天選擇黃河改道,自是有道理所在。
千百年的地勢變化,舊河道比不得現在的優越。
袁崇選擇分澤,也不是為了改道。
「我明白了。」何欽繞有所思。
鍾離微只看過一些水利書籍,自認紙上談兵,雖然能聽懂,但也沒插嘴。
見專業的三人達成統一,鍾離微也沒放鬆。
拿出方案才只是第一步。
「舊河道在東平府,諸位大人要怎麼安排?」鍾離微問道。
雖然大頭放在濟寧府,但東平府不去人顯然是不行的。
時間緊急,兵分兩路勢在必行。
姜師傅請纓道,「老夫去吧,他們兩個年輕的留在一起。」
舊河道的修整是個仔細活兒。
雖說只是緩兵之計,修不好也白搭。
袁崇和何欽畢竟沒有經驗。
沒有經驗,是壞事,也是好事。
好壞都在不受經驗拘束,濟寧府有鐘相坐鎮,搞不出什麼大亂子。
「你們兩個年輕,腦子活,想想怎麼清理主河道。」姜師傅怕兩人誤會解釋道,「舊河道老夫有經驗。」
正事商討完,袁崇沒忘記鍾離熙,「此次還要多謝鍾小姐提醒。」
否則,他沒準還要苦惱幾日。
鍾離熙含笑,謙虛地說道,「當不得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