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西秦本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沒料到北燕節節敗退,大周勝劵在握。」
身處戰爭最前端,廣峴城的訊息更靈通。
「北燕遣使西秦,兩國是要站在一起了。」
三人的神情嚴肅起來。
現在大周對上任意一方,都佔有絕對優勢。
但對上兩方就不好說了。
幽州南部已復,戰線向北推進。
西秦加入,兩面夾擊的就成了大周。
最關鍵的是,大周的底子快撐不住了。
引以為傲的火器也所剩無幾。
三人商討完畢,陳國公率先離開。
韋瑞抬眼就看到邱二孬明顯慢下來的腳步,心裡一樂。
他還以為邱二孬沒吃虧呢?
怪不得今日如此安靜。
韋瑞搖搖頭,死要面子活受罪。
「去請兩位大夫給陳國公和邱將軍。」
北燕王庭同樣在上演一場爭論。
三皇子拓跋益的手下洩漏風聲致使主帥拓跋護被俘,北燕損失慘重。
燕帝大怒,奪三皇子帳下三萬親兵,閉門思過。
拓跋護是他看中的繼承人,現在被大周俘虜,燕帝老謀深算,豈能看不出拓跋益和其背後大皇子的打算。
除去憤怒,還有失望。
燕帝一直認為拓跋護性子暴躁的傳聞是韜光養晦的自汙,畢竟大閼氏出身蕭氏。
然而正如唐清所說,「扮豬吃老虎,扮豬的時間久了,不是豬都成豬了。」
拓跋護急躁冒進的毛病,在作戰中顯露無疑。
燕帝懷疑,這樣一個皇子真的適合繼承皇位嗎?
五皇子的優勢在於手腕強硬,為人強勢,不受舊貴族控制,能夠保證新政施行。
這是燕帝看好他的原因。
但現在缺點也明顯,剛愎自用,還是被敵國俘虜過的皇子。
王庭眾人還在爭論。
事情已經不僅限於如何贖回五皇子,而是擴大到戰爭是否有必要。
「智者提議攻打大周,趁虛而入,卻低估了大周的實力,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中原人狡詐,火器花樣百出,不能完全怪智者。」
「哼,智者在大周可是見識過火銃。」
「智者還說調兵雲中呢,也沒見你聽。」
早在戰事還沒開始的時候,王庭內部就分成了兩派。
現在主和派越發佔據上風。
燕帝心中也有些後悔,低估了大周。
北燕對大周百餘年的優勢,在自己手中消磨殆盡,後世怎麼看他。
大周士氣正盛,這種關頭北燕求和,絕對是大大不利。
燕帝可不認為這位聖上會和先帝一樣慫。
要是大周要求北燕稱臣納幣,和談是繼續還是拒絕。
樁樁件件都讓燕帝拿不定主意。
每每這時,燕帝都要求教智者。
可惜,現在智者遠在幽州,深陷戰爭中。
「現在不是和談的好時機。」大皇子拓跋御站出來。
大皇子這一站著實是驚呆了眾人。
他不是主和派的人嗎?燕帝起了興致,「說說你的看法。」
拓跋御喜不自禁,將打好的腹稿說了出來。
「我北燕接連失利,五弟又陷敵手,此時求和,無異於求辱於人。」
「西秦與北燕唇亡齒寒,絕不會任由大周坐大,兒臣已經聯絡西秦丞相,合攻大周。」
「有戰績在手,屆時無論和談,抑或乘勝追擊,北燕都擁有選擇權。」
主和派此刻彷彿如夢初醒,被大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