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第1/2 頁)
子嗣一事,還不在日程之上。
得了聖上的回答,眾人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梁太后看鐘離熙的目光多了幾分憐愛。
皇帝的寵愛虛無縹緲,唯有子嗣是實打實的。
陛下不想讓你生,屆時年老色衰,恩斷義絕,連個倚靠都沒有。
偏偏鍾家姑娘是聖上選中的皇后,一意孤行娶進宮,連皇后入宮前的冊立四妃都省了。
現在大婚一月,也還是守著皇后一個女人。
這若不是有感情,聖上就是安撫鐘相,也不必做到這一步。
梁太后屬實是看不懂聖上的心意,也便放棄了猜測。
「皇嫂,宮中的中常府是要招女官?」平寧長公主好奇問道。
鍾離熙微笑道,「陛下要重新開設女官,中常府日後便是女官當家。」
「女官,那豈不是趙嬤嬤她們都要有所冊封了?」崇寧長公主跟著討論。
前朝舊例,宮中女眷身邊的嬤嬤宮女都是有品級的。
例如太后身邊的親近嬤嬤,照規矩是正二品待詔,皇子公主的乳母親信之人則是正三品掌儀。
每宮按照最多隻有一位待詔。
皇子和公主成年出宮立府,掌事的女官也會跟著出宮。
親王府可使用贊德(從二品)以下女官,郡王府可使用承儀(從四品)以下女官,國公府可使用掌侍(從六品)以下女官。
女官既是聖上賞賜的體面,又是皇帝的眼線。
有深得皇恩的女官能在皇后不便時代掌宮權,參與朝政。
前朝幾位叱詫風雲的女官甚至被尊為「內相」,權傾朝野。
大周先祖懲前朝外戚干政,牝雞司晨之禍,將女官制度廢棄不用。
畢竟前朝的幾位太后,差點就成了女皇帝。
雖說這些太后在位時,前朝都平穩向前,反而亡國之君是男子,在太后去世後,將祖宗基業折騰完了,但女子之身就是最大的錯處。
先祖為防後世出現子弱母強的局面,從各方面限制了後宮干政的可能性。
這也是為何原本的世界,原主能強硬「撤簾」,將太后逼走。
雖說損了名聲,但若是原主手段夠硬,歷史總是被勝利者書寫,原主也不過說上幾句「手段激進」罷了。
至於鬱鬱寡歡的太后,備受冷待的先帝公主,就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隻言片語罷了。
葉斂見兩位公主感興趣也不意外。
皇子有奪儲的心思,身邊有宮中的眼線自然是不方便。
公主就不一樣了,身為女子本就用女官更為方便,有品級的女官在身側,更能震懾駙馬和婆家。
即將出嫁的平寧長公主尤其需要。
「各宮都會冊封,屆時還會選拔一批女官,充盈中常府。」葉斂給出肯定的答案。
撫孤院和織造局都要歸中常府管理,需要的人手可不少。
更何況,葉斂還有更進一步的打算。
崇寧長公主日常管理撫孤院的事宜,想的更遠一點。
「女官要從民間清白人家選?」崇寧長公主試探道。
鍾離熙笑道,「不拘民女還是貴女,識文斷字者皆可。」
識文斷字,聽著簡單。
可別忘了,大周識字率有多少。
汴梁天子所在,一個村落中識字的也不過十之一二。
其中絕大多數還是男子。
能讓女子識文斷字的家庭,少說是家庭富庶的鄉紳。
崇寧長公主的笑容有些古怪。
皇后竟如此大方嗎?
女官入後宮,掌管宮務,身上有品級,還能和聖上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