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1/2 頁)
「探花郎…」孫氏側抬頭。
「上次探花郎不是還拾到了姑娘的金簪麼,姑娘回了家後一直誇讚來著。」婢女又道,心中似燃起希望。
孫氏微微皺起眉頭,思索道:「探花郎看似溫和,但內心藏有太多事了,若要相比,燕王世子的心倒比他要好猜一些,況且,他不是快要做侍郎府李家的女婿了嗎?」
「可是奴聽說李家小姐看不上她,嫌棄他出身低微。」婢女回道。
「李家小姐…」孫氏抬頭往右側六科侍郎席望去,竟發現衛王出現在禮部侍郎李文遠之女的旁側。
「李家小姐出身世家,一個是皇后殿下的本家庶出,另外一個則是漢王殿下生母的本家嫡出,京中極權貴之家,莫過於侍郎府了吧。」孫氏道,「她清高也是正常的,有這樣好的家世,又怎願嫁一個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呢。」
「姑娘雖不看中家世,但是能入姑娘眼的人,真的存在麼?」婢女不解道。
孫氏輕搖頭,忽然變得有些惆悵,因為家中女眷少,周圍座次便空蕩蕩的,「我不過是不甘心罷了,身為女子的…」
孫氏低下頭,撫摸著手腕上的鐲子,「宿命。」
婢女便知道自家姑娘又想起了傷心的往事,遂蹲下來伸手安撫道:「姑娘--
替主母將內宅中饋操持得這般好,主母泉下有知,必然欣慰。」
「是啊。」孫氏將鐲子與悲傷的情緒一同藏起。
「聖駕至!」一道極陰柔的男子呼傳聲從圍場北端傳來。
沒過多久皇帝的儀仗隊便從北側的東邊走出,還有數十穿飛魚服的錦衣衛貼身護衛,皇后的儀仗緊跟其後。
皇帝走至御座,儘管兩鬢斑白,今日卻顯得格外有精神,見熟悉的年輕官員站在御座左側陪駕,皇帝和藹的笑了一下。
「陛下。」張九昭叉手道。
「卿今日來的可早。」皇帝笑道。
「蒙陛下聖恩,容臣伴駕,微臣惶恐。」張九昭戰戰兢兢的回道。
「卿很像吾的一位故人,看著也是倍感親切。」皇帝又道,「正好你又與吾子同歲,吾是你的君,也是天下所有人的父。」
「君父,」張九昭深揖道,「端午安康。」
皇帝稍楞,因端午宴開在早朝,皇帝又是從乾清宮來的,故而還未有子嗣與嬪妃與其道上一句安康。
皇帝聞之龍顏大悅,群臣皆楞,就連皇后也十分詫異。
高士林站在一旁笑眯眯道:「許久沒見陛下笑得如此開心了。」
皇帝叉腰指著抱袖於頭頂半弓腰的臣子抖了抖手指,「卿若真是吾子,大明的江山便後繼有人,又何來如此多愁苦呢。」
皇帝毫無顧忌的話一出,再令眾人震驚,尤其是以李皇后為首的李氏一族,以及坐在離御座最近的皇太子。
晉陽公主站在座次上眉頭深陷,燕王世子趙希言隨於側,撇笑道:「看來陛下之心,並不信任東宮可承大統,怪不得公主會如此擔憂,原先言還半信半疑,如今看來,當著眾人的面,陛下當真是不給李氏留一點顏面。」
晉陽再次皺緊眉頭,「之所以如此敢,乃是李氏皆為文官,而朝廷的兵權都在維護陛下的忠臣手上。」
「兵權…」趙希言眯起深邃的雙眼,看著御座臺上那尷尬的一幕與眾人的青臉,「若兵無將統,還不是一盤散沙。」
晉陽公主聽之旋即側頭看向趙希言,如夢初醒。
一切待定後,皇帝攜皇后至御座安坐下,官宦走至階前高聲呼道:「跪。」
群臣離席,皆跪道:「恭祝陛下聖躬金安,皇后殿下千秋。」
皇帝輕抬手,「今日端午,朕與皇后設此佳宴,諸卿不必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