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聊齋(第1/2 頁)
這個世界也存在上清派。
上清派雖然曾是名門,如今畢竟不是當年高道輩出的年代了,甚至更加衰落。這個趨勢從宋末就已經有所預兆,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遊方道士雖然走南闖北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上清派道士,好奇心驟起,兩人便攀談起來。
許素不確定當今是什麼年代,也不敢亂說,只含混地講了茅山自從宋元開始每況愈下云云,少提歷史事件人物,多講典籍失散之事,倒也引得遊方道士連連感嘆。
說話間,許素忍不住問道:“道長,剛才那賣梨的攤主,雖然吝嗇了些,可懲戒會不會有些過於嚴格了?恐怕他賣的梨,也是一家生活所繫。”
這倒也不是許素聖母心態,而是剛剛看到那攤販最後滿臉的欲哭無淚,稍微動了惻隱之心。同時,主要也是想探探這位同行的品性。
遊方道士搖搖頭,喟然一嘆,哪裡還有方才在梨攤上嬉皮笑臉的模樣?
他對許素說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賣梨的,上有一對古稀高堂,他卻從不孝敬,賣梨所得銀錢盡數與妻女穿金戴銀。他自酒肉不斷,父母卻只能吃糠。這等不孝之人,我只是如此略施小戒,已經是輕的了。只可惜我此行有事,否則還要盤亙幾日,改改他的性子。”
許素瞭然:“如此,是我錯怪道長了。”隨之心中一動,暗自思忖:自家現在修了《黃庭經》,卻修為尚淺,不能使用《上清經》中的種種妙術。如今高人就在眼前,何不多加請益,學上兩手日常實用道術?到時候《黃庭經》內修,諸般道術外用,對目前的自己來說也是極好的。
許素目光閃爍,正待組織語言。
然而那遊方道士不知見過多少人,哪裡不知道許素的想法?
他擺了擺手,打斷了許素的思緒,直白地說道:“我看你血脈豐盈,骨濡筋強,想必是已經有高明的內煉之法備於身上。你能學的,便只有我傍身的幾樣道術了。可我此行急切,也來不及教你什麼。這樣,你將此物收好。”
說著,遊方道士從隨身的破布袋子裡掏出一枚石令,雙面刻著篆字。許素不認識刻的內容,但這顯然是一件法器,立刻起身雙手接下。
“這石令上刻的篆文是我的花押,你且帶著,可往嶗山一行。”那道士深深看了許素一眼,說道:“上清是道門大派、洞真道源,衰敗至此令人惋惜。我嶗山一脈同為三清弟子,太上之臣,若你有中興之志,我等自然應當扶助。”
說罷,不待許素回答,徑自飄然離去了。
許素滿懷感激,手執石令,恭敬向遊方道士的背影作揖行禮。
原來是嶗山的高道!
嶗山道教發端於唐宋,也是歷史悠久。據方誌記載,吳王夫差就曾經登上嶗山,獲得了靈寶度人經。戰國以來,這裡就是方仙道活躍的地區。而早在唐末五代時期,就有道化普濟真人李哲玄與華蓋真人劉若拙在嶗山立觀修道。
許素也是對嶗山聞名已久,他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嶗山道士》木偶動畫片,劇情好像是從《聊齋志異》裡哪個章節改編的來著。
等等……聊齋?
許素額前猛然似乎閃過一道電光。
會是自己想的這樣嗎?
雖然他很想仰天長嘯“沒有人比我更懂聊齋”,然後然後憑藉對小說或者劇情的瞭解在這個世界橫著走?可惜……
許素沒有讀過這本古代故事匯,對《聊齋志異》記載的故事並不熟悉。他只能記得幾個傳播較廣的故事的主人公,比如嬰寧,又比如寧採臣與聶小倩,又比如嶗山道士的穿牆術……
自己根本不記得這些故事的主人公身在何處,而嶗山卻是長不了腿的。看來,要搞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說不得非要往嶗山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