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第1/2 頁)
回憶著民間聲譽極好的當今,可謂是仁愛明理並且作風節儉,如果這樣下去,史書上定會寫是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遙想第一代的高祖倒是能衝鋒在前的馬上君主,威勢無二,容秋想來倒是遺憾,他也不知道自己遺憾什麼。
明明王朝末年,亂世紛爭,他是寧願太平做條狗也不想生在那個年代。
這樣想著回過神來塗塗改改,等到中午吃饅頭夾肉片稍稍墊墊就默讀兩遍,準備眷抄。
想著即使名次再低幾個也無所謂,只要不是三甲就行,容秋穩當的慢寫著。
此時陸陸續續的有身穿正紅色和緋色官服的高官們進來,二品、三品大員啊,周邊的宦官和留下看著他們的官員恭謹見禮,聽著聲響眾人驀地生出艷羨之感。
吾可取而代之!
官員們倒是三三兩兩的指著看好的學子聊天,上演著面和心不和。
「這些生瓜至少還得十年往後才能熬出頭來,咱們可都是這麼過來的,此刻想想還是不願回憶呀。」
吏部尚書話落,都皆贊同附和引出新的話題,看著連禮部尚書方公等都輕聲說了一句熱場子,唯獨工部的秦季達一言不發,跟個木頭似的,饒是多少年下來,其都心裡覺得不怎麼舒坦。
想他可是主宰官員升遷之事,任何官員莫不巴結恭敬,真是看著就厭煩,不過他反倒是笑著做了解圍。
工部尚書身後的左右侍郎心裡哀嘆,又是生氣又是不爭又是惋惜,這麼好的機會,這悶葫蘆的領頭羊真是讓他們又愛又恨。
等皇上做在龍椅上,第一個交卷的赫然是陳景。
眾人都看著在當今問話下都言談從容,氣質不俗,才氣出眾,心裡各起了心思,下意識看了眼工部尚書,畢竟是其師弟,這位可也是出自衡山書院。
皇帝看了兩遍卷子,也瞅了眼殿下的秦愛卿一眼,果真衡山書院一脈相承,破題狠辣,文章卻是實在,並不是通篇的華麗辭藻,關鍵他的答案是才重德輕,甚合自己心意。
再瞅瞅樣貌氣質,考慮點為狀元還是探花合適。
眾人只見皇上談了兩句就點點頭,考生們確定是試卷優秀,但瞭解當今的官員們卻心知這是滿意人的模樣,心下更是醋意橫生。
謀士、臣子可是比後宮還喜歡揣摩皇上的心思,在他們眼裡,就是再有才幹也得磨個幾十年才能用,竟被吾皇記在了心裡。
明知磋磨幾年就會忘,可是都起了警戒心,吏部尚書直接把目光從秦某人身上移開。
容秋過了午後就已經寫完,拿著毛筆在草稿紙上裝作修改,其實等到陳兄轉身起來見禮稟告答題完畢,衣服一眼看出是宦官的呈上。
正在忙碌沒寫完的都有點急了,反倒更是一心二用,想知道這是否會如剛才那陳兄一樣獲得當今的滿意和點頭。
作者有話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出自《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第92章
看著下面上前見禮計程車子也看不大清長啥樣,不過聲音倒是比第一個洪亮還說的一口好官話,挺拔而立,滿滿年輕精神、憨厚樸實之感,個子也高,皇帝嘴角微彎。
掃了一眼試卷賞心悅目,字如其人,板正內斂又不乏鋒芒,每個字大小好像拿刻刀刻出來似的,立刻起了點愛才之心。
看了兩遍試卷,儘管是不合心意的答案,但通篇卻寫的言之有物,嚴謹紮實,開頭和結尾又語言精練漂亮。
特意讓太監把兩篇試卷下去給丞相瞧瞧,已滿頭白髮、老態龍鐘的丞相看後直接誇了句,「稟陛下,雖然兩張試卷的風格截然不同,但都稱得上是翹楚。」
其實當今對科舉是重視極了,不僅會親自看前十名的試卷還會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