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2 頁)
雖然謝禎之前也說過類似的話,可語境不同,當時是主動提供幫助,現在藍蔚卻覺得有種委婉的規勸——謝禎還是叫自己多聽聽胡樂的。
胡樂確實厲害,可蒸汽機是她開了掛看到的結果,真是沒處解釋。而且……謝禎如果在工業上都不那麼贊同,假使自己前瞻了讓她無法苟同的政治,怕是捋虎鬚而非做軍師了。
垂頭喪氣的藍蔚第二天回到天工院,胡樂正在和一個軍匠討論著什麼,見到藍蔚行了禮,藍蔚想著謝禎的話,便問他既然覺得蒸汽機不好,有什麼改進意見不。
胡樂早有準備,一展圖紙:「這是個用火藥燃燒作為大人您說的『動力』的裝置,相比把鍋爐放在外面,我們更傾向於內建加密。」
內建加密,藍蔚一時間沒看懂,可胡樂說到興起,便簡略稱這設計為「內燃機」,畢竟火藥在內部爆燃產生動力,自然可叫做「內燃」。
這樣,事情就明白了,藍蔚為自己的堅持簡直要羞愧而死。雖然她一直不知道蒸汽機、內燃機真正的結構都是個啥,但是內燃機到她生活的那個年代依然有用是沒跑的,或者可能內燃機就是蒸汽機的升級版也未必。這個故事充分告訴我們,尋常穿越就算拿著攻略回去刷,也還真不一定能刷贏土著。在謝禎身上,藍蔚已經拜服了,但謝禎幾乎是全燕最好資源助推的最優秀人才,誰料想連「平平無奇」的匠人,真的放他們去想去做,也能集力大成呢?
打擊真是接踵而至,藍蔚蔫頭巴腦地反而盼望長寧帝點自己北伐了,正如謝禎說「專業的事情向來該仰仗專業的人做」,藍蔚不是真專業,就差點用權力把專業人士們引上歧途,這樣說來既然萬事上了正軌,藍蔚就應該交權挪地才是正道。
可是明明燕朝糧草武備始終在備戰狀態,真正調兵遣將的詔令卻遲遲未發,時間逐漸推移,已是長寧十三年三月。其實長寧五年之前已經有過數次規模一般的北伐,有勝有敗,長寧五年一次敗仗之後才停歇了這八年,北元卻蠢蠢欲動起來。四年前謝禎認為越冬就該有動作搞北伐,正是因為當時元軍頻擾遼東。只不過也許是各地土司還在鬧事,長寧帝並沒有下定這個決心。但這次,北元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領上萬人在和林屯紮,是擺明南侵之勢,燕坐視不管是絕不可能的了。
既然仗要打,自己想去,那麼藍蔚還是要提早做準備的,無論從謝禎還是表哥那裡,她都能聽到邊線的訊息,故不需要她時刻盯著的時候,她當然就坐在天工院府衙裡研究這些事情——公文之事慣例是主要由樂韶鳳做的,他雖是定海神針的角色,案牘也非他不能幹得最妥當,相比之下藍蔚這個主官確實划水。
但偏偏是在這個當口,樂韶鳳告病。藍蔚一邊是得處理公文了,一邊也要前去探病。
樂韶鳳精神尚可,也未臥床,只是在書房見藍蔚時始終止不住咳喘,稍好些,便扯了些不要緊的公事。
「說起來,樂先生當初願意來天工院真是幫了大忙了。」
「幫忙……為國分憂,臣子本分。」
「雖是本分,但能看出它有益於國,也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可能是因為真的有了同事情誼,看著樂韶鳳一臉病容,藍蔚一副非要把誇讚送出去的樣子賣力道。
「我年老體衰,曾無卓識,但只要我朝掌舵遠見澤民,做臣子的跟著盡心就是了。」樂韶鳳停下來咳了兩聲,「這是真心話,誰不盼著鞠躬盡瘁青史留名呢?鞠躬盡瘁容易,在能青史留名的方向上鞠躬盡瘁不易,而誰不相信殿下的眼光呢?」
「殿下?」藍蔚一時沒忍住脫口而出,樂韶鳳看她驚異的眼神卻沒摸著頭腦,反問她「怎麼了」。
藍蔚定定神,也不客套了:「我朝掌舵自是陛下,樂先生可要慎言,尤其胡黨之事方息。」